第150節
書迷正在閱讀:極品農民混都市、變身之九尾狐仙、脫軌、穿成太子撿的狗、百日情人:總裁,請繞道、相公要從良、爽文主角他弟[快穿]、海島生存記、愛麗絲沒有仙境、時來
兩刀相撞,呂蒙忽然冷喝一聲:“給我進去……” “我%*%……%%%%”黃忠嘴里怒罵連連,又被呂蒙一刀劈進火場。這次黃忠沒什么準備,也控制不了戰馬落腳的地方,正好踩在一個火堆上,燒的戰馬四處亂跳,就連馬尾巴都燒焦一截。 呂蒙和凌統看的心花怒放,狂笑不已:“哈哈哈……” 片刻之后,吳兵就shè光了手里的箭矢,提著刀槍迎了上去,和荊州兵卒在火場邊緣rou搏起來。 除了兵力,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東吳這方面,荊州兵卒更是累的快要吐血了,身上還大多帶傷,舉刀都困難,要是能打過吳兵才怪,轉眼之間,就被吳兵殺得鮮血橫流,死尸遍地。 最令荊州兵卒難受的不是疲憊和傷勢,而是烈火和濃煙,他們是頂風作戰,被煙火熏得連眼睛都睜不開,手中的刀槍都不知道往哪里砍殺。 不到半個時辰,荊州兵卒就死傷了三千多人,黃忠更是沖突數次,但都被呂蒙和領頭聯手擊退了。 蘆葦的灰燼被雙方的兵卒踐踏,揚起十余丈高的灰塵,再被烈火形成的熱氣席卷,彌漫整個戰場,足足飄蕩出十余里遠,戰場漸漸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對面都看不見人,刀槍的撞擊聲也漸漸弱了下來。 呂蒙和凌統看到這仗已經沒辦法再打下去了,戰果也能接受,于是收攏兵卒回無錫駐守去了。 天sè漸明,無錫附近的蘆葦蕩被烈火燒得jing光,只留下一地的灰塵。 清風拂過,煙塵散去,荊州兵卒三三兩兩的出現在晨曦中。經過一夜的廝殺,這些兵卒早就沒有了jing神,跌坐在地上,兩眼無神,不是他們不想躺下,煙塵太厚了,容易把自己埋在里面。 任意一個兵卒臉上都沾滿了煙塵,除去眼仁和牙齒,整個人就跟非洲土著一樣的。大多數兵卒都光著膀子,袒露著傷痕累累的身軀。 黃忠也是一樣,滿臉漆黑,神sè黯然,眼角還殘留著眼淚沖出的溝壑。這一仗打的太慘了,三萬兵卒,龐統中伏死傷了千人,又被凌統和呂蒙帶領的吳兵斬殺了超過五千人,大火和濃煙又奪去了七千余人的生命,夜sè之中又失散了兩千多兵卒,現在黃忠手下只有一萬多兵馬了。 但這一萬多人根本沒有什么戰斗力,其中有七八千傷兵,失去戰斗力的重傷號就超過三千,不可能指望剩下的三兩千人打下無錫的。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黃忠解決,那就是三千重傷人員,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醫治,這些人在幾天之內就會死于傷口感染,可黃忠現在上哪里給這些人找郎中呢,就算有郎中,也沒有藥材、繃帶等醫療用品。 勉強將兵卒聚攏到一起,黃忠帶人直奔震澤湖畔取水去了,煙熏火燎了一夜之后,清水才是荊州兵卒最需要的東西。 但黃忠還是低估了呂蒙的yin險程度,心如蛇蝎的呂子明早就讓無錫水軍埋伏在震澤湖畔了。 本來這些兵卒是用來在側面夾擊黃忠的,但昨夜的大戰實在是太過慘烈,說是熾焰千里都不為過,數萬人生死搏殺,嚇得無錫的水軍硬是沒敢參戰。這也不奇怪,無錫作為大后方,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打過仗了,這些老爺兵守守城門還行,讓他們棄舟登陸和荊州兵卒rou搏不啻與癡人說夢。 但現在無錫水軍不怕了,雖說他們人數很少,但絕對安全,黃忠手里根本就沒有船只,這些老爺兵只需留在湖中放箭即可。荊州兵卒疲憊不堪,跑的又慢,倒也被他們shè殺了幾十人。 殺敵數量不重要,重要的是黃忠發現,自己守著偌大的震澤,千里汪洋,居然找不到安全的地方喝水。 無奈之下,黃忠只得讓兵卒休息一下,先恢復體力再作計較。 震澤西方有一個縣叫做陽羨縣,也就是現在的宜興,縣城不大,居民大多以打魚種田為生,由于地勢偏遠,所以陽羨縣和各地的聯系并不緊密。黃忠百般琢磨之下,打算先在這里落腳,再派人聯系劉備。 依照黃忠的估計,只要自己狠下了心來,不顧傷亡,應該能打下陽羨縣,唯一的難處就是這百余里路不怎么好走。 黃忠自己留下斷后,讓劉封帶領兵卒先行,經過一番艱苦跋涉,在兩ri后來到陽羨縣城下。 這兩天呂蒙和凌統也沒追殺黃忠,但就算如此,黃忠的軍隊也非戰斗減員了兩千余人,部隊人數下降到不到萬人,死亡的都是得不到治療的傷員,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大多數糧草都被一把火燒了。 人沒有充足的糧食,還要跋涉上百里,就是鐵打的人也要扒上一層皮。 但是這種極端艱苦的情況也讓荊州兵卒爆發出最后的潛力,到了攻城的時候,用悍不畏死都不足以形容他們,簡直就跟喪尸一樣,就算身受重傷都不會撤退的,殺得陽羨縣守軍膽戰心驚,不到一個時辰,黃忠就拿下了陽羨縣。 有了一個安穩的場所,荊州兵卒立即恢復原樣了,剛才他們悍勇攻城那是被逼的,黃忠只說了一句話,就調動起這些人的勇氣:陽羨縣內有飯吃,有屋住。 在陽羨縣穩定下來,黃忠立即派人去給劉備送信,等著劉備的軍令,再決定是進是退。 三ri后,劉備就得到黃忠大敗的消息,急的差點沒一口血噴出來。 劉備一共派出兩路軍地攻打歷陽和石城,攻打歷陽的張允是一路虛兵,早就無功而返了,而黃忠和龐統這一路則集中了水軍的一半力量,一敗之下,劉備的實力就已經下降到和孫策差不多的程度了。 沒有絕對實力壓制,遠征軍一般都是失敗的下場。 更令劉備悲憤的是龐統身死在亂箭之下,劉備的心思很豁達,并沒有因為龐統的一次戰術失誤就埋怨龐統。劉備非常清楚,龐統的戰術并不算錯誤,天下也沒有穩勝不敗的戰術,龐統并不是不聰明,只是周瑜技高一籌而已。 甚至劉備還有些埋怨自己,要是自己不那么心急,拿下石城、丹陽、秣陵三縣之后穩扎穩打,不冒險突襲吳縣,肯定不會落到如此地步,歸根結底,還是自己這個主公當得不合格,沒有掌好舵。 就在劉備自艾自怨的時候,荊州的蔡瑁忽然給劉備送了一封書信,劉備看過之后這才感覺心之中舒暢一些,恨聲道:“既然戰場上比不過你周公瑾,那就決戰廟堂之上吧。 孫堅一共有五子一女,女兒自然就是孫尚香了,長子就是孫策孫伯符,次子孫權孫仲謀,其余依次為孫翊、孫匡、孫朗,其中的孫權由于李重一封書信,被孫策當作質子送到荊州。 現在劉備要做的就是送孫權回東吳,而且還要大張旗鼓的送。 而劉備找的借口也很簡單,大丈夫天下爭雄,不傷及婦孺,以質子相脅,勝之不武。 說是婦孺,但孫權今年已經二十一歲了,放到現在也該工作了,就更別說男女早熟的古代了。 當年孫策接到李重的信件,發現孫權想要暗害自己,于是把孫權當作質子送到劉表收下,想要借刀殺人。但孫策將孫權送到荊州的真相知道的人卻寥寥無幾,大多數東吳將領都不知道這件事,孫策也沒辦法,家丑不可外揚。 特別是吳國太,因為此事還和孫策大吵了幾次,但就算如此孫策也不敢對吳國太說出真相。 劉備派蔡和帶兵三千送孫權回東吳的消息,幾乎在頃刻之間就傳遍大江南北,這樣不少人欣喜非常。 第三百三十八章挑風云兄弟相殘 作為孫策最信任的人,周瑜自然是知道內幕的,當年把孫權當作質子送到荊州還是周瑜出的主意呢。 現在周瑜最想做的事就是派人暗殺了孫權,但大耳賊戰場籌劃那是不如周瑜的,但要說朝堂廟算,十個周瑜都不是劉備的對手,這就是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區別。劉備再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還能派出三千軍隊送孫權回江東,防備的就是這一點。 碧眼紫髯的孫仲謀在江東人緣很好,所以有不少人都前來迎接孫權,必須要承認的是,迎接孫權的官員都沒什么實權,其中分量最重的人就是張昭了。 孫權也顧不得和這些人客套,一過了丹徒縣,就棄舟登岸,乘快馬趕赴吳縣去見吳國太了。 孫權不是傻子,當年他所做的事情太過惡毒了,兄長一定不會放過他的,整個江東,唯一能庇護住他的就是吳國太,父親的二夫人。而沒有確切的證據,單靠猜測,孫策絕對不敢把他怎么樣,吳國太的龍頭拐杖不是吃素的。 吳縣之內最大的府邸自然就是吳侯府了,雖然處在戰時,府中依然傳出歡聲笑語之聲。 孫權安全回來,吳國太是最高興的了,相對比來說,吳國太更喜歡孫權而不是孫策,沒有任何原因,就是緣分的問題。 在府中過了幾日,孫權就絕對自己不能就這么得過且過,這實在不是長久之計。吳國太就算一直庇護自己又能庇護幾年呢。 今年吳國太就是四十五歲的人了(孫堅155年,吳國太就是再小也小不到哪去),古代可不像現代,人衰老的很快。再加上孫堅早年南征北戰,吳國太也跟著顛沛流離,所以吳國太保養的并不好,剛剛年過四十就已經滿頭白發了。 而且吳國太這幾年身體也不怎么好,還能活幾年,真不好說。 孫權想的就很現實,現在孫策迫于吳國太的壓力,不敢那自己怎么樣,以后呢?所以自己一定要找一個安身之地才行。準確點說,孫權是想找一塊能割據一方的地盤,自己養活一支軍隊,有對抗孫策的本錢。 虎父無犬子,孫權的戰略眼光也不錯,他能看得出來,兄長就算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怕也沒什么爭霸天下的希望了,除非周瑜能一舉擒殺劉備,朔江而上,占據荊州才有可能。 但這太難了,大浪淘沙,現在可不是諸侯并起的時代了,經過一系列的慘烈爭斗,能留下來的都是人中英杰。劉備也不例外,大耳賊雖說比不上曹cao、李重,但也絕對不是二百五。 那么孫權只要挺過這幾年就好了,等到孫策戰敗的時候,自己或許還能賣個好價錢。孫權也不是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但孫權也不是一個好高騖遠之人,他心里很清楚,東吳將領大多數都是孫策的死忠,只有幾個郁郁不得志的文臣靠攏自己,在這亂世之中,想要割據一方,沒有武將的支持那是萬萬不能的。 文臣造反,哈哈……哈哈…… 所以孫權就對吳國太有了大概這樣一番說辭,如今荊州劉備趨兵東進,大兄獨力難支,我孫權身為父親的兒子,理應為東吳盡一番力氣不是。更何況自己的兄弟五人都在為家族拼殺,自己也是大好男兒,怎么能貪戀府中的安逸生活呢,將來到了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父親。 不得不說,孫權的口才當真不錯,引經據典、口若懸河,說的頭頭是道,實際上人家孫權說的也沒什么錯誤。 吳國太對孫權本來就很寵愛,在孫權被送到荊州當質子之后,吳國太心里不免又升起愧疚、牽掛之心,以至于這種寵愛更加嚴重了。所以吳國太立即就答應了孫權的請求。 孫權又對吳國太說,自己在荊州也沒忘記苦讀兵書,勤練武藝,所以自己不打算任職文事,打算到軍中歷練一番。為了取信吳國太,孫權還演練了一番武藝弓箭,還別說,孫權演練的倒也有模有樣。 實際上孫權的武藝也真不錯,歷史上孫權就常常彎弓射虎,留下不少名聲。 被孫權蠱惑之后,吳國太立即派人給孫策寫了一封書信,聲稱孫權也不小了,也到了給孫家出力的時候了……希望孫策能給孫權一些兵權,協助他擊敗劉備,而且吳國太著重描寫了一番孫權的軍事才能。 實際上吳國太這封書信命令的意味更大一些。 孫策剛剛壓制住張飛,就接到這么一灘爛事,氣的差點沒一口血吐出來,破口大罵劉備卑鄙無恥,劉表不夠心狠手辣,為什么不早點殺了孫權,一了百了。 但孫策也沒把法,除非他跟吳國太坦白,說自己發現孫權想要暗害自己,自己這才把孫權發配到荊州的。可證據呢?難道孫策還能說自己是根據李重的一封書信推斷的,吳國太不罵他個狗血淋頭才怪。 從這里也可以看得出來,孫策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沒能夠做到六親不認的地步。 真正的政治家就跟劉邦一樣,煮自己的老爹都要分一杯羹,再次也要像明太祖一樣,屠戮功臣,要像%*一樣,拋棄妻女,再結新歡,把兒子送到野蠻人哪里當質子,再再次也得學學劉備摔孩子。 既然做不到六親不認,孫策就只能先選擇妥協了,不過孫策也不是白癡,不就是兵權嗎?隨便找個小縣城,三五百老弱病殘打發了孫權就是了,等到吳國太百年之后,想怎么殺孫權,就怎么殺。 于是孫策拔開地圖給孫權選地方,還別說,孫策真找到個好地方,那就是徐州的廣陵縣。 張遼雖然占據了徐州,但也有控制不到的地方,或者說不想控制的地方,比如說廣陵。 大江是揚州和徐州分界線,北為徐州,南為揚州,而廣陵郡就在大江北岸。張遼有沒有能力攻克廣陵,肯定有,但是張遼卻不能這么做。如果張遼為了一點點錢糧貿然攻克廣陵,也就控制了大江北岸,相當于在孫策屯兵到孫策的家門口。 為了保持和孫策的良好關系,張遼必須給雙方留下一個緩沖地點,給孫策一些安全感,而勢力雄厚的李重也不介意吃點小虧,就沒讓張遼出兵。 現在孫策就想把孫權安置在廣陵縣,讓孫權和張遼對峙去,孫權相信,以自己和李重的默契關系,李重一定會幫自己這個忙,派張遼咔嚓了孫權,以絕后患。 把自己的安排和吳國太一說,吳國太也點頭同意了,老太太沒什么政治智慧,想問題比較簡單。在吳國太眼里,李重怎么說也是自己的女婿,就算翻臉出兵廣陵,頂多是要點土地罷了,也不會六親不認到要孫權性命的地步。 于是孫策里就安排孫權去廣陵上任了,孫權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人單勢孤,立即請示母親,想要帶幾個人去廣陵協助自己處理政事。 出乎孫權意料的是,孫策非常痛快的答應了孫權的舉動,孫權要求的張昭張纮兄弟、陸遜、潘璋等人一同調到廣陵上任,孫權大喜之下卻不知道,此時孫策已經有了將這些和孫權關系密切之人一網打盡的心思。 壯士斷腕,不外如是! 孫策高高興興的趕到廣陵,立即大刀闊斧的整頓軍務民政,本來孫權就是梟雄之姿,再加上手下還有張昭正陽的名臣,陸遜這樣的名將相助,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被李重和孫策視如雞肋的廣陵縣就煥然一新。 轉眼間到了陽春三月,劉備和孫策的爭斗再次發生變化,周瑜依舊和劉備再大江之上僵持,孫策卻已經有了一些反攻的能力,并且趁著春水泛濫之際,在余暨縣外大敗張飛,斬殺了近三千荊州兵卒。 但劉備這次卻吸取了教訓,耐性十足,也不管戰況如何,就和孫策死磨硬打。劉備堅信,孫權這顆棋子一定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和孫策設想的一樣,為了表達對盟友的支持,到了三月,李重果真命令張遼出兵廣陵,攻打孫權。 當然李重也不是雷鋒,沒必要為了孫策兄弟拼命,于是張遼只帶了五千兵卒,裝模作樣的殺奔廣陵。說是出兵,實際上張遼真沒把孫權放在眼里,這次出兵在張遼眼里就是春游和拉練的綜合體。 嗯……順道還能在廣陵郡搶點糧食,剛進過一場大饑荒,曹cao和李重還沒緩過氣來呢,徐州的情況稍好一些,但也只能做到自給自足而已。 實際上李重和曹cao這一冬天也沒閑著,曹cao追得馬超到處逃跑,李重幾乎派出了所有的騎兵掃蕩草原,幾乎將漠北異族悉數滅絕,在史書上留下千古……咳咳……罵名。 對于孫權來說,這是他第一次領兵作戰,對上的又是張遼,所以孫權不免有些心有戚戚。張昭和張纮都是文臣,對于行軍布陣并不在行,所以指揮全軍抵抗的責任就落到了陸遜身上。 必須補充一下,孫權也不知道陸遜的軍事素質如何,只是二人經常相互討論兵書戰陣而已,可以這么說,孫權和陸遜都是紙上談兵的選手。 第三百三十九章出茅廬陸遜建功 現在孫權手中大約有五千兵卒,守住廣陵縣是綽綽有余的,可是孫權卻不想死守廣陵,這不是戰術的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如果孫權不想和孫策爭奪東吳的政權,或者說孫權的野心小一點,孫權一定會穩守不出的。 攻難守易這是每個將領都知道的事情,換成任意一個將領守城,都會采取防守反擊的方法,擊敗張遼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但孫權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必須要賭一次,賭陸遜能擊敗張遼。孫權相信,如果自己能擊敗張遼,那么自己招攬人才也會更容易一些。 這很正常,在這個年代,聲名是很重要的東西,可不像現在,只要領導說好,哪怕是當官當到萬人唾罵也沒事!當年曹cao要不是孤身刺殺董卓,哪有那么多文臣武將去投奔他。 張遼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終于在三月初七這一天過了高郵縣,和領兵前來的陸遜在中瀆水右岸相遇。 這是一場可以寫進教科書的遭遇戰,雙方都沒有后顧之憂,高郵和廣陵都不是靠三千兵卒就能攻破的,雙方都沒有后方不穩的問題。天時、地利、人和這三方面雙方也都一樣,兵力和裝備也相差無幾。 陸遜初次領兵,面對的又是張遼這樣的猛將,自然要以守為主了。 交戰的第一天,張遼帶兵出陣挑戰,陸遜派潘璋迎敵,潘璋那是張遼的對手,不到二十回合,就被張遼殺的節節敗退。陸遜見勢不妙、又叫張承(張昭之子、字仲嗣)上前助戰,這才堪堪敵住張遼。 三人都沒有死戰的心思,打了幾十回合就各自回營了。 回到中軍大帳,陸遜就開始苦思破敵之計了,見到張遼的勇猛,陸遜立即就放棄了和河北兵卒硬拼的想法。現在自己手下就張承、潘璋兩員大將,可兩個人加起來也就和張遼打個平手,人家張遼手下還有曹性、李豐(袁術降將)等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