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
張平一個對沖打碎了夯土城墻上的五六十個兵卒后,已是尤如一個浴血的暴虐金剛!他非常討厭這種血腥的感覺,但冷兵器時代的戰斗,就是如此的殘酷和血腥,喜歡身先士卒的他,看來得盡快適應才好。 這里的動靜驚動了城關周圍的其他守軍,這些還不知道大禍臨頭的家伙們,很快就聞訊趕來,但這只不過是給張平送菜而已。 張平希望盡快結束戰斗痛快的洗個澡,所以毫不猶豫地沖擊過去大開殺戒!不到一根煙的功夫,整個雁門關除了被故意留下來的下尿了的守將,整個雁門守軍已經全軍覆滅! 雁門關,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雁門關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恒山沿代縣北境蜿蜒于山巔的內長城,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門關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趙武靈王曾進行軍事改革,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門、代郡。后來,李牧奉命常駐雁門,防備匈奴。為免除匈奴對趙國邊民的襲擾,愿為一戰,“大破匈奴十余萬騎”,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趙。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區),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并且修筑了萬里長城。 漢武帝繼位后,面對匈奴不斷猖狂的南犯,著手反擊。元光五年(前130),漢武帝下詔發卒整修雁門關。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雁門、云中太守時,先后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此時的雁門,還只是一座重要的軍事要塞,依托者,不過是歷代建設的不過幾米高的夯土城關。但這里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代胡漢之間的重要通道,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張平通過自己強大的精神力,入侵了那個嚇破膽的守將的大腦,得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穿越過來的這個第二任務空間,與歷史上的軌跡嚴重不符,產生了明顯的偏差! 他穿越到的320年雁門,歸屬于石勒在319年稱王后建立的后趙,是后趙北防匈奴和鮮卑的重要關口,這沒錯。但與歷史不符的是,許多胡人稱王建國的時間都已提前,而且局面更加紛亂,這預示著中華大混亂的時代“被”提前了!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張平百思不得其解之下,為慎重起見,專門回到空間世界中提審了尤里詢問情況,畢竟尤特克斯人在空間技術上的研究是非常成功的。 由皇族成員輪為階下囚的尤里,態度十分的猥瑣諂媚,可咕嚕亂轉的眼光中,卻透露著他的狡猾和不甘。這引起了張平心底深處的不安,只見他二話不說,直接先用自己強大的精神力懲罰了尤里,直到后者發出非人的哀嚎痛苦求饒為止。 張平高高在上的不屑道:“收起你的齷齪心思!我知道宇宙之中只尊敬強者,而你們一直都認為我只是幸運而已!所有我會抽出一切的時間向你們展示我的強大,只是希望你們能好好品味!現在只不過才是剛剛開始!” 痛苦得癱軟在地上的尤里,眼中滿是恐懼和絕望,卑微到開口道:“我尊敬的主人,我們尤特克斯人已經是您忠誠的奴仆了,請您相信我們不敢有任何異心!您的一切指令都將得到我們拼命的完成!” 張平知道完全收復這些小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沒有糾纏于此,向尤里詢問了自己的疑惑。剛剛經過重罰的尤里哪敢遲疑,趕緊將自己所知一五一十的講了個清楚。 原來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在于尤里他們為了快速積累無形能量,命令小四強行搶奪穿越的1916時空控制權,遭到嚴重破壞的空間壁磊,會反噬影響到其他維度的平行時空,產生不可測的連鎖反應。 無形能量其實就是空間能量,是尤特克斯人發現并賴以生存的重要能量來源,但他們獲取這種能量時,都是通過空間技術較為溫和的進行攝取,擔心遭受空間反噬。而在遙遠的地球,他們沒有了這一顧忌,反而希望通過破壞空間壁磊產生的反噬作用,便于他們的陰謀得逞! 這還幸虧張平在對待穿越時空的態度上,一直都是非常謹慎,而且后來還嚴格控制了小四的擴張。如果一旦僅憑不屬于1916時空的蠻橫外力作用,顛覆了原有的空間壁磊,由此引起那不可測的連鎖反應,那張平到時可真就是闖了滔天大禍了! 一頭冷汗表情卻平靜無波的張平,故做鎮靜的再三向尤里確認了現在準備在320時空執行的計劃,是目前所知最保守同時也是最安全的執行策略。為了絕對的安全保障,張平甚至每問一次,就向尤里施以一回酷刑,折磨得對方生不如死,得到的答案卻完全一致后,這才放下心來。 小四得知事情始末之后,對于自己的無知和被人利用,產生深深地無力感,同時也更加痛恨和警惕可惡的尤特克斯丑八怪們。而靈種卻安慰張平,萬物生靈皆有緣由,世間一切也是有虧有盈無常態,只要順應大道自然,做到無愧本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