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雖說自家沒什么搬家的經驗,可沈清明到底經的事兒多,都不用掰手指,就能一樣樣的說出合乎身份規矩的法子來,聽得沈依依連連點頭。 “爺爺有了章程就好,那樣我辦事兒也就有了條理了。不過您這既然都已經收拾妥當了院子,我昨兒怎么聽著你還讓人去多買點土胚呢,這是還有什么地方要修補?” “可不是要修補嘛,就是那城墻,我是越想越覺得不安,總覺得那地方不妥當,所以想著讓簡放去衙門里說一聲,好歹弄點東西糊上,哪怕只是看著周全呢,也能讓人安心。也不知道那小子說的怎么樣了。唉,不過旁的地方我管不著的,可離著咱家近的地方,卻不能不管,所以另外讓人準備了些土磚,若是衙門不管,我們家自己出錢,好歹將那窟窿稍稍填高些,最起碼弄到一人半高,不然我夜里睡著都閉不上眼睛。” 嚓,還有這事兒?您這奉獻的可真夠徹底的。不過簡放那里……沈依依猛地想到了那日他說的烽火臺的事兒,守備營都這么準備了,想來縣衙的人也會因此上心些吧,若是這么說,那爺爺這想法想來還真有可能實現。 對,就是有實現的可能了,因為簡放不過是找了王捕頭那么一說,那邊王捕頭就皺著眉頭立馬去尋了師爺。由此可見這事兒吧,不只是沈清明和簡放上心,就是王捕頭也意識到了重要性,哎呦,如此一來了,一二百年破敗下來的縣城圍墻,那真的是有了翻修的希望了呀!真是可喜可賀哦。 第68章 . 修繕城墻 對縣城的城墻十分不放心的其…… 對縣城的城墻十分不放心的其實不只是那些知道些消息的衙門中人, 住在這城墻邊上的也一樣膽戰心驚,只是他們沒有能力自己堵上,也沒有可以上傳擔憂的渠道罷了。所以當沈清明領了個頭, 自己準備土胚準備給坍塌的城墻墊高的時候, 周圍因為沈家搬過來認門而剛熟悉起來的一眾鄰里們, 一個個也忍不住進了自己的一份里。這其中三婆婆的小兒子, 段家老三的師傅,住在匠人街的一個老木匠出了大力。 “足足五十個木模子?這孫師傅是早就有準備?還是……” “是他家兒子一起做的,那也是個好手藝,不過是幾日就做了出來。據說那木頭也是德寶去年自己砍了存的, 雖不知道原本計劃做什么,可就這存木料的心思就知道,是個心里是個有成算的。可惜了, 小時候沒錢看病,生生的燒成了啞巴,不然光是那一手, 怎么也不至于到了二十四五,才費勁的娶了個媳婦,還是個寡婦再嫁的。” 說起新鄰居,沈清明滿嘴都不是滋味的很,往日住在自家原本的地方, 已經覺得周圍的人日子過得難了,可到了匠戶街這里才知道, 還有更難的。別看匠戶們有手藝,好像有了活計掙錢比尋常人容易些,家里東西置辦還能相互調劑,家當比別人家更多。 可也因為是匠戶, 官方在冊,所以被征調的時候也多,甚至一旦有了任務,忙乎起官府的事兒,成日不著家是常態。若是遇上工錢不能及時發放,或者上工的時間長,地方遠,銀錢不能及時送回,累的家人餓死,病死的也有不少。像是這孫家就是這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媳婦餓死,兒子病的燒成啞巴,每一次事故都是因為孫木匠被征調,來不及送錢回來。你說,遇上這樣的事兒,找誰說理去? 對于這家子的情況沈依依也感覺唏噓,不過對于自家爺爺說什么寡婦……嚓,寡婦怎么了?得罪誰了!又不是她害的。人家男人死了已經很可憐了,還這么歧視,太讓人憋屈了。 “那春娘子不也挺好的嘛,而且聽說嫁過來一年就有了喜,如今兒子都兩歲了,可見是前頭那男人沒福氣。” 說來這年月寡婦再嫁其實挺多,想想那幾個傷兵連著山匪窩里救出來的都愿意娶,還過得挺滋潤,就知道真正娶不起媳婦的貧寒人家其實沒那么多講究。只是多歸多,鄙視鏈卻沒少了去,就是那些傷兵,若是家里條件好,或者傷能好,怕是也不能愿意,怕丟臉。就是如今,也有他們離了原本的村落,周圍多是不認識的,還有同類的緣故,才能過的如此太平。 所以沈依依忍不住多了一句嘴,而沈清明聽了側頭看了一眼自家孫女,心下忍不住嘀咕,女娃就是心軟云云,但是嘴里卻沒再說什么。他也是老于世故的,不知道見了人間多少事兒,自然知道寡婦可憐,剛才脫口而出不過是因為相對于那女子,他和孫家父子接觸的更多,說話什么的更偏向些他們罷了。 “五十個胚子一起動,大家一起上手,十日后,想來就能存下不少于100塊的土胚,那可是和城墻磚一般大小的大土磚,一塊就有尋常四五塊大小,有了這些,到時候約莫能加高一臂的高度,如此,即使有些本事的,也不能毫無動靜的翻過來,想來也能安心些。” 一臂的高度?沈依依想想自己以往看到的那處坍塌位置的高度,確實是如此,只是這即使高上這么些,若是外頭墊吧個石頭,其實一樣還是能翻過來的吧,這安全系數依然不高啊。 “怎么衙門里還沒消息呢?這樣得事兒讓百姓自己籌措,那些官也不怕讓人戳脊梁骨?臉不紅?” “說起這個,段老三今兒還和我說,說是王捕頭媳婦昨兒回娘家和他家幾個說,近日若有西面要收東西的事兒,暫且別去,想來上次你說的鄰國的事兒有了什么動靜吧,有了這樣邊防上的事兒,衙門自然要先上心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