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救不了大漢(基建) 第363節
現階段來說,這片地區已經沒有留兵駐守的意義了,畢竟冬天已經越來越近,草上甚至已經開始出現了白霜,在周圍沒有更大的匈奴部落,能夠快速聚集兵力反攻情況下,那些逃走的匈奴人就算是會飛,能直接將戰敗消息通知到匈奴單于那里,他又能將命令發往衛青周圍的部落,仍舊無法不會有什么作用。 沒辦法,后勤跟不上啊! 后勤,后勤,軍隊的生命線,一天沒飯吃,大軍立馬趴窩給你看,而草原上哪有漢國木材充足,造出來的運糧輜重車按千起步,甚至還有一條供車無障礙通行的直道可用? 想攻打三萬漢軍,怎么都得聚集三萬同等數量的匈奴軍隊,沒有其余后勤,全靠馬馱的話,頂多就能帶四五天的糧食,這點時間,根本趕不過來不說,大冬天的馬吃什么都沒著落。 在春天沒來之前,根本不用考慮這里會不會打仗,走就是了,正好還能逼那些過來劫掠的匈奴人追著他們,越追,越無法回頭,最后必然會有一部分熬不住的人向他投降,嗯…… 想到投降,衛青又想到了另一件關鍵的事情: “差點忘了,得再派些人去繪制輿圖,再留些地標,等過些時日那些輔兵過來時好有方向可尋!” 仗打完了,事情卻好像永遠都做不完似的,睡醒一覺,睜開眼還沒來得及吃飯的衛青,又給自己找了一項還挺重要的事務,更不要說接下來如何確定分批返回的兵力和牛羊數量,實在是令人頭痛。 上司們的痛苦,顯然不會波及到傷員身上,充沛物資供應和沒有作戰需求的情況下,這些傷員享受到了過往根本做不到的待遇,躺著什么事都不用干,睡醒了,烤好的rou直接送到面前,敞開肚皮隨意吃,吃撐了都沒人管,這可把他們高興壞了。 只不過,一部分受傷過重的傷員對這種情況還是十分不滿的,憑什么那群人可以隨便吃,他們/她就得限量? 這里面的人中,顯然包含了桓誅隼桓都尉。 “三斤的rou,六歲稚童都吃不飽!將軍讓你過來是照顧我的,不是過來克扣我飲食的,哪有這樣布餐的?再給我加個五斤來!” 帳內,醒過來一天的桓都尉因為腿上有傷,直接攤開腿箕坐在席上,她臉和雙唇因為失血過多還有些蒼白,兩條手臂上更是纏滿了繃帶,明明傷的那么重,可說出來的話依舊是中氣十足。 正常情況下來說,人失血超過百分之二十左右就會出現休克的癥狀,這種情況極為危險,極有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腦缺血,而現在的救援水平,除了止血外,并無更多的搶救措施,全靠自身硬熬。 命硬的桓誅隼昏迷了整整兩天,硬是再次睜開了眼,除了有些失血過多帶來的手腳無力,微微發冷,嚴重口渴以及昏迷兩天內喂飯過少帶來的饑餓之外,并沒有其它更加危險的癥狀,實在是令屬下歡呼雀躍,專門指定過來照顧她的醫兵祁西更是嘖嘖稱奇,也覺著是件喜事兒。 但祁西的喜悅顯然沒持續多久。 邊郡醫者不多,針對戰后受傷還遵循過往積累的樸素經驗,也就是能吃,吃的越多,人好的越快,除此外還更注重病患本身的感受,也就是說渴了就要多喝水,餓了那就敞開肚皮吃,此外還有不把受傷當回事,輕視自己傷病,表現的和沒受傷一樣,以示自身強大的諸多惡習。 而在這種環境成長出來的桓都尉,以上行為不說繼承了十成十,七成絕對是有的,更糟心的是她身體素質也的確很好,這就更能支撐她去實施這些惡習,反正,知道昨天醒過來桓都尉自己喝了大半罐涼水,穿好衣服出帳還要騎馬去看看自己士兵駐扎在哪兒,現在情況如何的祁西,尖叫的比銅鑼還響——她是怎么活到現在的?! 好在,桓都尉并不頑固。能聽從合理的建議,祁西還能阻止她那些……對別人來說屬于作死,對她可能撐得住,但日后保不齊也會落下病根的行為。 “您現在受了傷,不易吃太多油膩的肥rou,瘦rou和少量養肝補血,可以多吃,但它們消化起來消耗自身的肥rou,所以也不易過多,要是不飽,這兒還有麥餅呢,我還專門磨了防便秘的茶粉湯,這可是偏將軍能有的份例!怎么能說克扣?” 跪坐在桓都尉面前,祁西十分無奈的喊冤: “再說了,三斤的rou,哪里少了?成人吃這么多都要飽了!八斤?那都要撐死了!再說了,我就沒見過能吃完三斤的六歲小童!” 漢一斤是現在的一斤一半多,八斤也就是兩千多克,而現代標準炸雞腿大概在二百克左右,相當于一頓飯吃了十個雞腿,還得再添點湯湯水水之類,這個數量對普通人來說是有點兒大,但在桓都尉身上,也是個正常飯量。 她身高體壯,本就消耗大,過往訓練強度也高,自然吃的更多,不過,吃的多和是否要吃rou并沒有太多的聯系,提這種要求,完全是過往環境帶來的習慣——在受傷后掩飾自己的弱勢,同時試探外界對她是否還保持著和往常一樣的態度。 這不只是性別的緣故,而是職業和所在組織氛圍對個體習慣帶來的影響,在各行各業都會有所體現,就像現代的警察看人總會若有所思,小偷走路喜歡偷偷摸摸,躲著監控,屠夫動作大開大合,自帶攻擊性和兇氣一樣。 只不過,身在其中的人自己其實感受不到在做什么的,桓誅隼更多是不喜歡這種突然多個人越在她頭上約束,鑒于對方說的還算合理,并沒有試圖掌控她飲食的意圖,便接受了他的解釋,但她還是反駁道: “我五歲就能吃三斤rou了,你就是見識少!” “是是是,我見識少。” 有一半服務性質的醫兵,又是上官,祁西壓根不會爭執,而是直接服軟道: “您就先湊合著吃一些,明后天傷員就能坐著車回去,您功勞大,又是奪旗又是斬將,屬下也殺了那么多匈奴貴族,怎么也得連升個四五級爵位,我聽說您現在是十一等的右庶長,那到時候就是十六等的大良造了!等您到了上谷郡,想吃什么好吃的,就吃什么好的!現在這點rou,也就是加了點鹽水,味道真算不上多好,您嘗嘗就知道了。” 后世優質草場產出的高品質羊rou,不只是牧草優質,羊種也特地經過了改良,羊rou清水煮都不會腥sao,反而會帶股甜味,但現在的羊,還是老羊,顯然沒有那么好的品質,再加上宰殺的人不會處理,rou都不用嘗,直接就能聞出來rou的腥味,若非烤制能夠讓油脂的香味還能掩蓋幾分,那人保不齊直接就沒有食欲了。 “行軍在外,烤熟了能吃就行,哪能像家里那么要求?” 桓誅隼倒是不在意這個,她拿著刀叉起來一塊已經切好的羊肝,邊吃邊問道: “這才打完幾天就讓我們走?太快了吧?” “一、二……算上明天,也才四天而已,是有點快。” 下意識按手指數天數的祁西撓了撓頭,他職位不高,只是個什長,正常情況下其實是聽不到這么多消息的,畢竟三萬多人的軍隊,哪能允許底層士兵隨意亂跑?那直接沒法管了,必須得固定活動區域做事,不過祁西情況特殊,他是醫兵,也不只照顧桓誅隼一個,其他受傷的都尉都伯也會讓他去清理一下傷口,更換繃帶之類,故此聽到了不少消息: “聽說是因為最近回來搶牛羊的匈奴人越來越多,外面的草也都快吃光了,再待下去那些牛羊都要餓死,上面不想繼續在這兒駐留,打算分兵帶著牛羊返回,您放心,傷兵能坐車,還會有不少正卒跟著,路上不會有事兒的。” 桓誅隼當然清楚路上會沒事,畢竟跟的這位衛將軍,和父親自己其他叔伯當年遇上的將軍完全不同,做起事來那叫一個細致,可太細致了也讓人難受,她好像成了個什么都不用做,只吃干飯的廢物,雖說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傷兵待遇,但就是讓人有點不得勁兒。 可再不得勁,桓誅隼面對上級的命令,還是得和其他傷員、將士一同開始撤退。 由于輜重車不夠載那些無法騎馬的傷員,自覺身體還算可以(主要是受不了輜重車顛的慌)的她,毫不猶豫的選擇騎馬。 反正現在大部隊趕著牛羊,還得伴隨輜重車一起走,速度壓根快不起來,和日常散步差不了多少,只要不急奔,反倒騎馬是更加舒服。 被衛將軍擊潰的匈奴騎兵太多,一部分被嚇破了膽,當天就逃去了它地,但還有一部分無可投奔之人的,仍舊徘徊在漢軍周圍,想要伺機搶奪一些牛羊度日,人多的漢軍不敢動手,帶著那么多傷員的數千人分隊卻覺著還能搶一搶。 打算動手的這股匈奴人有個三四百人,其實對數千人的隊伍下手,自己心里也有些沒底,可再不趕緊搶回來些,那是真活不下去了,只能鼓起勇氣上前,可剛一沖過去,便看到了那幾天正閑得發霉的桓誅隼,對方竟然比他們還興奮,拿著長槍招呼著人就向他們這邊追,眼尖的認出來她是誰,嚇得還沒靠近就跑掉了。 不得不說,桓誅隼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過往匈奴人不知有多兇悍哪會見到她就跑? 這情況別說她了就連周圍的士兵也都愣了一會兒等反應過來之后那瞬間眼神就不一樣了。 聽到此事的公孫敖對此很不滿意。 她還記不記得自己是傷員?手臂上那么多傷好不容易止住血 有愈合結痂的跡象拿那么重的長槍往前沖匈奴人要是沒跑開始交戰了分分鐘又得崩裂開胳膊還想不想要了?人是不是又想昏倒熬幾天?以后到底還想不想打仗了? 桓誅隼不是刺頭上官訓過立馬改正不再參與追擊而是變成了巡邏每日慢悠悠的轉上一兩圈好舒緩一下什么都不做帶來的憋屈勁兒。 也不知道是她巡邏的問題還是那些找不到下手機會的匈奴人實在是餓的受不了了走了一半的路程后他們竟主動過來找到桓誅隼投降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公孫敖對于這個下屬也是無話可說。 不過這樣的動靜也絕非普通人能鬧得出來就陛下現在缺人才的情況只要桓誅隼能在率兵方面跟得上保不齊她什么時候就要成他同僚了。 在結交有能之士上公孫敖向來不會在意對方身份是否低微反而是給予了對方不少優待而到了后半程桓誅隼就沒有再出別的事情——上谷郡城派來的醫療隊已經到了護衛的騎兵還有不少是之前在埋伏中受傷恢復的騎兵。 上谷郡騎兵和長安騎兵之間互相尋找相熟同袍那叫一個高興而后面正有準備返回的衛青看著韓盈送來的信就有些哭笑不得了他也沒想到對方都這個時候了還沒走啊! 無意間坑了一把友軍這就有些不好了既然他已經有了返回的打算并正在返回中那提前先回去接手此事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故此衛青重新調整了下安排預估了上谷漁陽兩郡目前能承受的牛羊帶著五千騎兵押著挺過來的右賢王和其余俘虜以及那些更有價值的戰利品先返回了上谷郡。 第394章 士庶相迎 和桓誅隼相同,衛青無疑也遇到了匈奴人投降,而且人數還不少,四千多人,幾乎和他們返回的人數差不多,這路上讓不少人捏把汗,生怕這些人只是詐降,就等著找個時機反捅他們一刀。 好在這些人已經被打怕了,一點兒都沒有反抗的意圖,衛青帶著俘虜,順順當當的返回了上谷郡,只不過,最先迎接他的不是想要立馬離開的韓盈,而是他那徹底瘋狂的陛下。 “大將軍?” 看著特使手捧盒中的金印,在聽他說完陛下的封賞,總算是懵了一回的衛青連連拒絕道: “承蒙皇上信重,臣感恩戴德,可此已遠超某微末之功,如何受之!” 大將軍職位,可不只是節制諸將,更重要的是此職常設,還位在丞相之上,他這才打了一場稍微算點樣子的勝仗,哪有這么就拜為大將軍的! “哎,大將軍此言差矣。” 三辭三讓是受皇帝聘任高官時,都要上演一遍的過場,在這個過程中,臣子表達自己的謙虛,皇帝表達自己的信重,至于雙方本身到底是怎么想的,外人那就不清楚了,反正收到新來帝命的特使也不愁,他早就準備好了說辭: “自高祖以來,漢國對陣匈奴久居下風,何有今日斬兵兩萬,奪疆六百余里之功?大將軍此職,當屬實至名歸!” 如此重大的封賞,自然不會只有零星幾個人過來,事實上,韓盈和郡守郝賢,上谷郡城中夠資格的官吏,皇后所派宮人,以及軍中回來的將領全都在圍觀。 也不能說圍觀。 捷報擴散的速度遠比眾人想象的要快太多,畢竟邊郡被匈奴肆虐太久,無數人壓抑著仇恨,兩場酣暢淋漓的大勝,讓人頓時疏解了心中壓著多年的郁氣,等聽衛青返程,整個上谷郡便沸騰起來——立下此等赫赫戰功的將軍,必須得士族香車比鱗相迎,百姓簞食壺漿以勞軍啊! 眾人出錢出力,將城外的土地被反復平整,以至于達到了‘水泥地面’的效果,并置彩旗紅綢,鐘鼓奏樂,歌舞相合。 如此盛大的迎接,自然也要提前通知一下衛青與他手下的將士,畢竟這種榮耀的時刻,總不能讓士兵灰頭土臉的參與吧?于是,前日又是好一番收拾。 故今日相見,整只軍隊旗幟齊整,軍紀肅嚴,臨近時,雖有些兵士甲胄衣衫有所損傷,甚至有些地方還帶著些灰褐,可看起來并不破爛,而是平添了一股殺氣,當真是勝利之師! 貴婦人坐著車,帶著孩童與女兒參與這數十年難得一見的盛典,氣宇軒昂的文士身配長劍,結伴而來,當場作賦,飽受游俠文化吸引的年輕少年心生向往,有武人當即想要投軍,已入冬,沒有鮮花香果,那些心靈手巧的少女,便用綢緞或者布做成的花投擲,想引得最前方將軍,或者身后的那些將士目光停留片刻。 特使就是挑了這么一個盛大的時候,過來宣讀的陛下封賞。 這也是一種為職位提格的手段。 還是那句話,權力更多時候是依靠他人的反應來體現,而非印綬這樣的死物,那不過是一塊熔煉過的金子,一條緞帶,若沒有人賦予它的價值,那它什么都不是。 所以,授予的職位再高,倘若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儀式,只是將象征身份的印綬和圣旨送到,那得到此職位的人,對于自己所升高位的感知便會降低許多,而配備上儀式,甚至不是儀式,只要有足夠身份的人來見證,他們的反應就足夠讓人瞬間意識到自己正躍升高位。 這種cao縱心理,又或者說提升威嚴,激勵受封臣子效力,其他臣子服從,競爭的手段,早就形成了‘禮儀’的一部分,特使不明白內里的緣故,但他過去的例子告訴他,該在這種時候宣讀陛下的封賞,效果也很明顯,當他說完后,衛青身邊激動到臉紅的將士紛紛開口勸道: “將軍功勞甚重,如何不能任下此職?” “將軍有征伐匈奴,以報陛下恩情,為國效力之心,更應接下此職,好調兵遣將啊!” “就是!若將軍都不收封賞,我等這點功勞,又有何顏面收這厚賞?” 特使看著這些急促催著衛青的將士,笑瞇瞇的開口:“大將軍您看,陛下授職乃眾望所歸也!” 衛青無奈道: “某才能有限,此戰不過僥幸,若受此職,恐耽國家大事。” 他真覺著自己現在的能力還達不到大將軍水準。 至于這個水準,衛青參考的是當年的淮陰侯,他對著高祖增兵,竟能說出多多益善話來! 這不是貶低,是極大的褒獎,同為帶過兵將軍,衛青再也清楚不過這種無限制增兵有多難,三萬士兵帶起來,比三萬頭羊還難以控制,而人一旦超出這個數額,那都不是難度的增加,是直接連控制的邏輯都變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軍行進的過程中,一個部隊最多人數就是三萬(有些時候要更低),不然用長隊前行的時候,前后長度能蔓延幾十里,顧頭顧不了尾巴不說,沿途后勤也無法承擔這么大壓力,所以必須分兵前進。 這也是為什么漠南漠北十萬兵力都要分兵,沒有一同出發的根本原因。 那問題來了,以如今最快也只能靠四條腿傳遞消息的現狀,主將如何保證分兵之后,偏將能夠在指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地點? 這可不是軍令下下去就行的事情,戰前必須要做下大量的準備,分軍行進走哪幾條路線總得研究清楚吧?路上的困難,帶軍的人選,后勤……以及一切準備都已就緒,最后開始走的時候,肯定也不是大將軍與其余軍隊直接失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必須保持一定的聯系,而沒有條件的話,那就得做好對方無法及時到達的打算了。 這還僅僅是其中一條的區別,其它更多,衛青還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與準備,只是,他想的是大將軍在戰場上的能力,劉徹想到的則是反正我漢國有此先例,韓信寸功未立都能被拜為大將軍,衛青這么大的戰功,又怎么沒有資格了? 更何況,正因為大將軍戰時要求那么高,才要提前拜職,于軍中選拔將才,調整邊郡騎兵備事宜,等過幾年征戰才好直接上手啊! 大致能猜到陛下是什么打算的衛青覺著,他隔這么遠提拔,除了別的原因,肯定還有防止他拒絕的因素,就像現在,他只能對特使說這些話,而特使——他哪里有資格能替陛下回絕旨意?只會說好話讓他接下! “將軍不必自謙。” 果然,特使再次開口勸道:“大將軍能為如何,我等都看在眼里,陛下以您統帥三軍,于軍于國于民皆有益處,萬望將軍收下。” 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