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節
書迷正在閱讀:荼蘼、萬界監獄長、病弱大佬靠我走上人生巔峰、在下神羅公司保潔阿姨(ff7同人)、[美娛]女神萌約、無限分身的撈錢狂人,能不能修仙、非自然進化[無限]、我的紈绔同窗、重生七十年代繡娘、穿越之蘇家有女初長成
明石姬進屋之后,教主立刻問道:“石姬,你這次進宮的情況怎么樣?” 明石姬道:“回稟教主,夕顏說她有辦法,可以讓東林改變主意,立刻調商毅進京,但就是擔心商毅不愿來。” 玄皇教主也不禁面露喜色,道:“夕顏的擔心也有道理,我看你就在辛苦一趟,到浙江去勸說商毅,只要他來,我們一定全力配合他。” ———————————— 自從《杭州時報》把清軍南侵的消息公布出去之后,在毎一期的報紙上都會刊登清軍的進展消息,一邊指責東林黨的失策,一邊又宣揚清軍的殘暴行為,并且勸說南京市民,盡可能出城去躲避。 而隨著消息傳播,南京城內外的恐懼情緒也在與日俱增,一開始是在外地有親友的人紛紛出城逃離,去投親靠友去了。接著是一些有錢的大戶,也紛紛將自己的房子地產等等,兌挽成金銀,然后逃離了南京。而現在已經有不少百姓,也開始出城逃難。短短十幾天內,已有十余萬居民離開了南京,各奔他鄉而去。 另一方面,南京城里的秩序也開始混亂起來,搶劫偷盜事件也層出不窮,一直發展到了公然械斗,史可法入南京之后壓制下去的這地方幫會勢力也都又死灰復燃,紛紛又拉幫結派,在南京城中公開的搶劫打砸,而且這一次,有不少軍隊都參與進來,因此整個局面也比倒馬事件之后更亂。 面對著這樣混亂的局面,執政的東林黨根本就一籌莫展,拿不出一點辦法來。一開始內閣還下令,關閉城門,不許百姓出逃,但守門的士兵都跑光了,城門自然也守不住了,而從此之后,東林黨也再沒有任何行動了。 當然東林黨不采取行動,也是因為實在抽不出功夫來,因為每一天的朝會。幾乎都是在爭吵中渡過的。自從清軍南侵的消息被《杭州時報》捅出去之后,倒順派的幾名主要成員,以及內閣的二名閣員也就成為眾官員們攻擊的目標,有人指責他們封鎖軍情是何目地,莫非是想等清軍打到南京來,把皇上,圮大家都一網打盡嗎?也有人指責他們不該逼走了李自成,導致清軍一路東進,暢通無阻;還有人干脆就要求他們辭職謝罪,然后調商毅出兵,來保護南京。 而在指責他們的官員中,有不少是在順逆之爭中,他們的支持者,甚致還有不少就是東林黨的成員,現在也都反戈一擊了。當相也不是所有的人卻轉變了立場,還是有一部份死硬到底的官員,極力的分辯自己的倒順行為是正確的,錯的是史可法、吳甡、商毅他們。 于是每天的朝會就變成了官員們的吵架大會,而且內容也從最初的順逆之爭,該不該調商毅進京,一直引申到什么君子小人、天道人欲、忠jian事非的辯論上來。而清軍大軍逼近的事情,卻似乎全被遺忘了。 就在這時,朝堂中又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司禮監的秉筆太監盧九德帶領著一幫小太監來到了當場,花了老半天勁,才算讓所有人都停了下來,然后盧九德才宣稱,皇帝朱由崧要升殿設事,招集所有官員上殿。 第三卷 離亂篇 第二一五章 全力備戰 “集合,集合。” “立——正!” “向右看——齊!” “向前——看!” “稍息。” 隨著一陣雜亂的口令聲音,在軍校的大cao場上,不一會兒就按照各自的班級,站好了十幾方陣。而陳永華和夏完淳兩人和其他的同學一起,站好了隊伍。他們現在己經在軍隊學習了四個月,而且渡過了最初三個月的預備階段,也成為鳳凰軍事學院的正式學生。被編入鳳凰軍事學院到第三期第十二班,全班一共有一百二十名學生,班級的教官叫劉青山。 和剛入校時相比,這批新生的素質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由其經過了四個多月的隊列、步伐儀態訓練之后,學生們在舉手投足之間,也有了幾分軍人的風范,就像這次從起床到吃早餐再到列隊,總共只花了不到四十分鐘的時間。雖然和正規的部隊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也初見成效了。 而陳永華和夏完淳在四個多月的時間里也是經歷了一場全新的觀念沖擊。不僅僅是因為軍校的教學方式,嚴格訓練和教授的一些所謂格物致知、經世濟用之學,而且在軍校的大圖書館里,他們還接觸到大量海外的世界。 在以前他們只是知道在海外確實還有國家,但對出于天朝上國的一慣自大心態,對海外的國家基本抱以輕視和漠不關心的態度,對他們的概念僅僅只停留在傳教士和商人的印像,甚致是《山海經》一類的奇志小說。但通過大圖書館里的藏書,包括大量的圖畫,還有授課的西洋傳教士們,使他們對海外的世界也有了一層理性的了解。 因為陳永華和夏完淳的年齡都不大,盡管己經形成了一定的事非觀念,但思想并不頑固,對于世界還充滿了好奇心,因此也比較容易接受這些觀念。中國并不是這個世界唯一的文明古國,而海外的國家并非都是蠻夷之國,他們的歷史并不比中國短多少,而且同樣也是豐富多彩,精彩分呈。雖難不能說海外的這些國家比中國更先進,包括一些傳教士也承認,中國在絕大多數地方,中國都要強于歐州,但也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完全不同于中國的歷史和文明,依然值得尊重。 等全班整好了隊伍之后,劉教官站到全班面前,宣布今天的任務,是在杭州城北部去貼標語、大字報,號招杭州市民齊心協力,全力支持商家軍,抵抗清軍的入侵。 第三期的學生都是新生,本來是輪不到他們有外派任務的,但現在隨著清軍南侵消息的確認,商毅也下令整個浙江地區再次進入緊急態度,開始全面動員準備,迎戰清軍的第二次南侵。 因為得到了商家軍在北京的情報網絡的消息,清軍有可能在年內或開年再度發動南侵,因此在清軍第一次南侵結束之后,浙江地區的全面管制狀態并沒有完全解除,再加上從南京的順逆之爭一開始,《杭州時報》就提到了清軍有可能會發動南侵,在漸江地區到也沒有引起太多的動蕩,畢境浙江的百姓對商家軍還是有充分的信心的。 在全面動員進入戰爭狀態之后,軍校的學生也再次被發動起來,將配合統戰部和行政部,進行戰前的準備宣傳,同時由于正式軍隊大都將開拔上戰場,因此軍校還有和預備兵一起,維持治安的工作,將由第一、二期的學生付責在城內站崗、值班、守衛、巡邏等工作,而第三期的學生是新學員,還勝任不了這些工作,主要就是在城里貼標語,寫大字報,宣傳抗清、安定人心。 南京的順逆之爭當然也傳到了軍校里,并且在軍校里也引發了一場討論。商毅一直秉承著開明冶學的態度,因此并沒有對學生們進行刻意隱瞞,將順逆之爭后進展情況通過《杭州時報》傳遞給學生,也沒有要求軍校對支持倒順的學生進行壓制,只是用道理和事實進行說服,當然前提是支持倒順的學生不許違反校規。 一開始倒順派還有一定的市場,但在清軍趁著李自成撤軍之后,發動了第二次南侵,支持倒順的學生也在日益減少,因為軍校畢竟不是道學,而且在為先帝報仇和南明滅亡中間選擇,除了極少數死腦筋之外,絕大多數人都會作出理智的選擇來。其實就是在南京發動倒順的東林黨,也是因為對南北局勢判斷錯誤,要是他們知道清軍會這么快就發動第二場南征,也決不會傻得發動這場斗爭。 陳永華和夏完淳兩人,由于各自的出身不同,在這場順逆之爭中所處的立場也不同。陳永華的父親陳鼎雖然是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進士,但并不是官宦世家,而且因為明朝的滅亡,陳鼎并沒有出仕為官,因此陳永華也比較容易接受從現實出發,招安李自成,共同抵抗清軍。 而夏完淳的出身,與和東林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的父親夏允彝是江南名士,與東林黨十分交厚,而且還是東林的另一個分舵——幾社的創建者之一。老師陳子龍更是東林纟統的干將之一,因此在各種斗爭中,夏完淳都是十分堅定的站在東林黨的一邊。但這次順逆之爭,卻是東林黨內部的斗爭,而且斗爭的雙方:史可法、吳甡、錢謙益、黃宗羲都是很受夏完淳尊重的人,因此夏完淳也十分迷茳,不知道自己該支持誰。 但在清軍南侵開始之后,夏完淳才意識到,倒順派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由其是這個時候,吳甡被罷官之后來到了杭州,因為暫時無事,也被商毅拉到幾所學校里去幫忙教學,當然也讓他現身說法,把這次順逆之爭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他是當事人之一,也是東林黨的老成員,自然也有相當大的說服力,這才使夏完淳徹底倒向了挺順一派,同時也對錢謙益、黃宗羲、四公子等人不顧大局的行為十分不滿。 不過這個時候李自成的敗亡己經成為了定局,而且清軍的兵鋒也直逼南方,再爭論誰對誰錯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因此商毅也在軍校中進行了全面的動員,要求學生停止爭論,少些虛談闊論,多做實干事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抵抗清軍的準備工作中來,雖然他們還不能親自上戰場殺敵,但如果盡力保衛杭州的治安,加強抗州的宣傳,也是為抵御清軍做出貢獻。因此陳永華和夏完淳也都決定響應商毅的號招,盡自己的力量,為抵抗清軍的入侵,做出自己的貢獻。 軍校第三期的學生基本都能識字,但像他們兩個這樣飽讀詩書,下筆成文的人畢竟不算多,而且學問高的人一般也都受人尊重一些,教官也有意讓他們付責一些教導其他同學基礎知識的工作,有時寫個什么通知、宣傳也都叫他們代筆,所以平時兩人在同期的同學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威望,有了幾分領頭者的架式。 而這次宣傳工作,絕大部份標語,宣傳文章也都是出自他們兩人之手,因為兩人都還寫得一手好字,因此十二班付責的宣傳工作也得到軍校的不少表揚,也使兩人的名字開始在學校中逐漸傳開了。 其實不僅僅是陳永華和夏完淳,就連吳甡來到杭州之后,也對杭州的興旺繁榮景像大為震驚,他在南京的時候,也知道商毅在杭州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措施,清丈土地、扶值工商業,大力發展海邊貿易,當然也逐驅了不少地方的豪強勢力,其中相當一倍份都是有東林背景的人。 有一些浙江的地方豪強勢力惹不起商毅,只好遷移到南京來,當然就拼命詆毀商毅的這些做為,并且還有人上下活動,要求南京朝廷罷免商毅,這也是商毅不受大多數東林黨成員待見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一些到浙江經商的商人卻都對商毅交口夸贊,雖然他們的意見不能直接反應到朝廷中來,但也能通過各種途徑表達出來。因此商毅在南京朝廷中也是毀譽參半的兩種評價。 吳甡是一個久歷宦海的老官僚,當然分得清楚其中的道理,但親自到了杭州之后,才發現杭州的面貌確實是渙然一新,遠不南京那種充滿了腐朽之氣的紙醉金迷可比。從這一點來看,商毅或許真的是一個靠得住的人。 這次吳甡來到杭州,一方面是因為商毅邀請,一方面也是意識到南京靠不住了,因此盡早從南京抽身,在變通方面,他確實比史可法靈活得多。不過等吳甡到了杭州之后,卻發現浙江地區或許可以真的在南京失守以后,繼續抵抗清軍,因此吳甡也開始動腦筋考慮以后的事情了。 靠錢謙益、黃宗羲這一批人是肯定守不住南京的,如果能夠在南京失守之前,把朱由崧接到杭州來,借助商毅的軍事力量,就可以繼續以正統的名議號招南方,而自已和商毅的關系,自然可以在新朝中站穩腳跟,也不用再怕別人來和自己爭權了,如果朱由崧不幸也失陷于南京立中,則可以考慮另選一個藩王擁立。現在浙江附近的藩王還有在徽州府安置的潞王,和在衢州安置的魯王,都是可以考慮的人迭。 就在這時,卻從南京發來詔書,招商毅出兵,拱衛南京。 第三卷 離亂篇 第二一六章 朱由崧升朝 弘光元年(1645年),十二月十八日。面臨著清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一直躲在后宮里享樂,久未理事的皇帝朱由崧也終坐不住了,下旨升朝,招集文武官員,商議應付清軍的進攻。 說實話也沒有什么好商議的了,因為現在誰都知道,整個南方只有商家軍能夠抵擋得住清軍的進攻,只有把商家軍調入南京來駐守,才是保住南京的唯一方法。因此朝會的目地只有一條,就是說服目前執政的東林黨派系同意,調商毅出兵,戎衛南京。 其實現在執政的錢謙益、黃宗羲還有候恂、四公子等人心里也都清楚這一點,包括在他們內部,也有人提議過,調商毅出兵。但在這一段時間以來,商毅不僅在《杭州時報》上連續發表攻擊東林黨的文章,而且還連上了三份正式的奏折到南京朝中,不僅要求朝廷罷免錢謙益、黃宗羲等人,重新啟用史可法和吳甡,甚致暗示東林黨現在己經把持了朝綱,架空了皇帝,因此只要朝廷下旨,自己可以帶兵進京,清君則。大有和東林勢不兩立的意思。 在這樣的情況下,錢謙益、黃宗羲等人當然不敢調商毅進南京了,候方域甚致表示,一但調商毅入京,東林黨人將會重復天啟年的慘劇,死無葬身之地,因此寧可熬到清軍兵臨城下,設法與清軍講和,或者是棄南京而逃,也不能調商毅率軍進京。而他的這種觀點也得到了不少其他東林黨的贊許。 如果是真正的政治老手,就會明白,雖然商毅說得十分嚴厲,但實際上不過是政治領域中常用的套路,說白了夸大其辭,漫天要價,而這里面其實有很多可以緩合的余地,畢竟在政治范圍內,沒有什么是不能妥協的。否則以商毅目前的實力和兵力,早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接打進南京城了。 只可惜東林黨的政治智慧一向都不怎么高,而且也習慣了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對就是錯,不是自己人就是敵人,只走極端而沒有中間層的簡單思維方式,因此根本不可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來,也就只能是一味的強撐著硬是不調商毅,但面對清軍的逼近,卻又束手無策,拿不出應對的辦法來。 不過這次在金殿上,有不少大臣都知道情況緊急,因此紛紛建議,立刻調商毅率軍入京,保衛南京,還有幾名大臣甚致認為現在調商毅都來不及了,建議朱由崧立刻幸架杭州,躲到商毅的勢力范圍里去。還有人對東林黨的作風非常不滿,要求錢謙益、黃宗羲等人立刻辭職,以謝天下。 這些意見顯然是不能被錢謙益、黃宗羲等人所接受的,因此很快在金殿上雙方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辯,而辨論的主題和內容,也很快就跑了題,變成了互相攻擊和指責。而且開始的時候還是一個接一個的說,但后來就變成兩個人、三個人爭搶著說,最后所有的人都卷入了進來,整個金殿上也亂成了一團。而坐在大殿正中最高位置上的皇帝朱由崧,其本都被眾官員給無視掉了。 也不知吵了多久,朱由崧才在盧九徳的攙扶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一抬腳,將龍椅邊的一個花瓷瓶給踢翻在地。“嘩拉”的響聲終于也提醒了眾大臣,皇帝的存在,也就都慢慢停了下來,看著坐在寶座上的朱由崧。 這時盧九徳才尖聲道:“這可是在金殿上啊,你們就敢這吵鬧,成何提統啊!這也太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吧。” 眾大臣聽了,心里也都不由生出幾分愧疚來,因此紛紛跪拜于地,道:“臣等不敢。” 朱由崧這才開口發言,道:“如今清虜大軍逼境,形勢危急,朕意己定,立刻招商毅率軍入京師拱衛,由內閣立刻票擬,交朕批紅,馬上向杭州下旨。” 他剛一說完,錢謙益立刻站起身來,大聲道:“皇上,萬萬不可,商毅擁兵自重,心懷異志,如調他入京,如少帝招董卓,必有大禍。” 而黃宗羲、候恂、候方域、方以智等人也都紛紛起身,道:“皇上,千萬不可招商毅入京。” 朱由崧道:“不招商毅入京,清虜大軍逼進,又何以抵抗呢?” 錢謙益和黃宗羲頓時答不上來,而候恂趕忙道:“清虜大軍不過是疥癬之疾,而商毅久藏禍心,才是朝廷的心腹之患,皇上不可……” “放屁。”朱由崧心里一急,連粗話都冒了出來,“清虜己占我大明半壁江山,如今幾十萬大軍沿江而下,還是疥癬之疾。現在放眼江南,能敵清虜者,唯有商毅一人而己,你們卻千推萬阻,不調商毅率軍入京,貽誤軍機,是何道理?” 錢謙益道:“臣等皆是一片忠心,還請皇上明察。” 聽他還說自己是一片忠心,朱由崧越氣急,道:“你們是什么忠心,清虜大軍破城,你們還可以投降清虜,保全自己的性命,只有朕是必死無疑,這就是你們的忠心嗎?” 自從朱由崧即位以來,表現得一直都不是很強勢,總是溫溫和和,給人以一個好脾氣的印像,惡人都是馬士英去當了,就是假太子案的時候,也沒有在金殿這么急過,但這一次在存亡憂關的時候,終于火了。 但他的話說得雖然嚴厲,但基本平時一慣的溫順表現,東林黨的眾人也沒太在意,畢竟在他們心里,朱由崧就是一個沒用的皇帝,因此態度依然強硬,錢謙益立刻道:“臣等忠心,天地可見,但調商毅入京一事,臣等萬死也不敢奉詔。” 一聽錢謙益還不肯妥協,朱由崧幾步從臺階上下來,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只見他一把扯下了頭戴的龍冠,雙手捧到錢謙益等人的面前,道:“好吧,即然朕指使不了你們,那么這個皇帝,我也不當了,你們誰愿當來當吧。”說著,他“仆通”一下,跪倒在地上,把龍冠放在自己面前,道:“錢先生,你來當這個皇帝吧,不然黃先生、候先生都可以,誰當都可以,我馬上讓位。” 滿殿的官員,誰也沒有想到,朱由崧居然會來這么一出,不禁都被驚得呆住了,一時間誰也說不出話來。而錢謙益、黃宗羲、候恂等人也都傻在那里,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一個個都不禁嚇得汗流夾背,手足無措。盡管朱由崧不是東林黨人屬意的皇帝人選,而且在他繼位之后的做為,也是一個標準的昏君形像,但他現在已經是公認的大明皇帝,這一點東林黨人否定不了,也從來就不敢否定。在東林黨和馬士英斗爭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想要把朱由崧推下去,包括南渡三大疑案,也不過是借來和馬士英斗爭,并不是真的想要推翻朱由崧。 雖然在另一時空里,黃宗羲曾寫書暗示過朱由崧的身份有假,但那時南明早己滅亡,清朝已經定鼎中國了,因此并不表示朱由崧在位的時候,黃宗羲有廢除朱由崧的打算。而且無論是東林眾人的道徳觀念還是東林的宗旨,也都不可能真正有這種念頭。 因此眾人慌忙又都跪倒在地,連頭都不敢抬,磕頭不止,只撞得地面上“砰砰”直響。口里連聲道:“臣不敢,臣萬死也不敢。” 見到東林眾人這樣惶惶不安的樣子,朱由崧也不禁來了勁,畢竟自己可被這幫人欺負過不少,因此也不理他們,大聲道:“盧九德。” 盧九德一直就跟在朱由崧身邊,立刻應道:“皇上,老奴在。” 朱由崧“哼”了一聲,道:“別叫我皇上,現在皇上在他們這幾個人里面,你立刻給我準備紙筆,我要下詔退位。” 盧九德也一下子跪了下來,扯著朱由崧的袖子,放聲大哭道:“皇上,您可不能這樣啊!老奴就是死了,也不能讓您退位呀。” 而其他的官員也都回過神來,也都紛紛磕頭,道:“皇上,您可不能這樣啊!” 朱由崧卻越發來勁,揮動著雙手,甩開了盧九德,道:“不要拉著我,這個皇帝,我是說什么也不當,不當了,你們誰愛做誰做吧。” 這時盧九徳一邊哭著,忽然大罵道:“錢謙益、黃宗羲、候恂,你們看看,你們把皇上逼成什么樣子了,你們個個都是死罪,都該誅滅九族。” 這一句話到是提醒了不少官員,忽然有一人大聲道:“皇上,臣彈亥錢謙益、黃宗羲、候恂等人,不守臣節、欺凌天子,競敢妄行廢立之舉,實仍十惡不赦之罪,臣請將其立刻拿下,交由三法司論議罪名。” 有一個人開火,馬上又有人接著道:“還議論什么罪名,我看應該立刻推出午門,用梃杖打死。” 又有人道:“用梃杖打死算是便宜他們了,我看要用凌遲處死才行。” “光是處死他們還不夠,還應該滅族,滅九族。” “什么滅九族,要滅十族。” …… 而這時的錢謙益、黃宗羲、候恂等人,有的聽清楚了,有的也沒聽清楚,但誰也不敢言語一聲,為自己辯觧,只顧著一個勁的磕頭,有的連額頭都磕破了,鮮血滴落在金殿的地面上。 第三卷 離亂篇 第二一七章 商毅出兵(上) 在朱由崧升朝的第二天,朝野上下都錢謙益、黃宗羲、候恂等人群起而攻之,就連有一些東林黨的成員為加入了攻擊他們的陣營中,彈亥的奏章也如雪片一樣飛向朝中來,僅僅只一天的時間,彈亥的奏章就達到二百多份,昔日的正人君子,道德楷模,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王莽、曹cao之流的叛逆謀位之臣。而就在當天,錢謙益、黃宗羲、候恂等十七人因為承受不住這輿論巨大的壓力,終于集體辭職。 好在朱由崧只是批準了他們的辭職,到也沒有對他們進行什么追究。然后立刻下旨,將史可法和吳甡官復原職,仍出任首輔和次輔。而東林分裂之后的南京的政治爭斗又一次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因為史可法現在就住在南京,因此當天就被招入宮中復職,全權負責南京的防務,而史可法一上任,并且代表內閣提議,調商毅率軍進南京駐守,也立刻得到了朱由崧的批準,并且決定以高弘圖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為使,到杭州去調商毅,同時也是招吳甡回南京任職。 而且史可法還怕商毅不來南京,又親自給商毅寫去了一封信,請他千萬以大局為重。并又給吳甡也寫了一封信,請他盡力勸說商毅出兵。 高弘圖和王德化是十二月二十日從南京出發,兩人也知道現在情況危急,不容耽誤,因此也是一路急行,這時江南入冬以后的第一場大雪已經過去了,氣溫也有些回暖,雖然路上還有不少化雪的積水,但也算比積雪好走,而且由其是從湖州到杭州的這段路,都是新路,寬闊而平整,也沒有積水,行程也大大加快,在二十二日就到杭州,而在進城的時候,兩人也受到了商毅和吳甡的熱烈歡迎。 在宣讀完朝廷的詔書之后,商毅也立刻表示,自己和東林黨人并無私仇,為國效力,義不容辭,而且在浙江地區的兵馬糧草物資都己經準備好了,明天自己就會出兵,趕到南京去駐守,也請兩位使者放心。 高弘圖和王德化聽了,也不禁大為安心,想不到商毅一口就答應了下來,而且連史可法的書信都沒有出示。不過這樣一來,南京到是還有守住的希望。 原來就在高弘圖和王德化到達杭州的前一天,玄皇教的密使明石姬己經趕到杭州,面見商毅陳述利害,并且表示,現在東林黨己經不是障礙了,而且玄皇教可以控制南京的局面,因此只要商毅愿意率軍入南京駐守,玄皇教愿意盡一切力量配合商毅,守衛南京,抵抗清軍。 其實在南京發生的事情,商毅也早就知道了,也覺得在金殿上發生的事情十分好笑,想不到朱由崧居然能夠想出這么一招,在金殿上讓東林黨吃這樣一個悶虧,當然這一切都玄皇教在背后指使策化的,到是真不容易。不過皇帝當到這一步,也確實夠可以了。商毅并沒有懷疑明石姬的話,因為憑朱由崧的智商,肯定想不出這種損招,看來玄皇教確實己經牢牢的把朱由崧抓在手里了,在剪除了東林黨之后,也的確可以控制整個南京的局面。 雖然商毅己經做好了南京淪陷,以浙江的力量來抵抗清軍的打算,但那些都是建立在東林黨死都不肯調自己去駐守南京的最壞打算上,從商毅心里來說,還是十分希望能夠守住南京的,因為南京不失,清軍就不可能繞過南京來進攻浙江地區,這樣一來,浙江地區不用直接去面對清軍的兵鋒了,也可以大大減輕戰爭給浙江地區帶來的破壞和影響。對浙江地區還是大有益處的。而且還可以加強自己抵抗清軍的縱深空間,和回旋余地。 另外同時南京是整個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又是現在南明的首都,因此無論是在戰略意義上還是在政治意義上,守住南京,整個南方的抗清局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商毅在和明石姬商談過之后,也決定立刻出兵,盡全力守住南京。 不過雖然決定出兵,但商毅也知道,想守住南京可并不容易。現在南京面臨的局面確實十分危急,因為清軍從長江兩岸齊頭并進,沿江的戰略要占幾乎全都失守,南京城也直接暴露在清軍的兵鋒面前。 雖然南京城的城防設施十分堅固,但需要防守的面積太大太廣,至少也需要五到六個師才能完全守住,而現在的商家軍,也不可能把這么多的兵力都集中在南京城里駐守。因此商毅也迅速作出計劃,只以少量兵力駐守在南京城里,守住幾個關建的要點,在清軍進攻時,可以適當棄守幾處城門,把清軍放進城里來,并且利用城市內的街道要點地區和自已對南京環境的熟悉,和清軍打巷戰。 反正只要是不退出南京城,就表示南京并沒有完全失守,在政治和戰略層面上,都能說得過去。同時還能拖住清軍的大量兵力,保證浙江地區的安全。而且商家軍的戰術特點和武器,也比清軍適合打巷戰,因此在內線利用城市戰牽制清軍,同時商家軍的主力人馬在南京外圍游動,尋找戰機盡力殲滅清軍的有生力量,把南京保衛戰打成一場提前三百年進行的列寧格勒保衛戰。 這也就是商毅在目前的條件下,所釆用保衛南京的最佳戰術方案了。當然因為戰場主要是在城市中進行,要施行這一戰術,肯定會對南京的城市設施造成重大的損害,而且平民的傷亡也將可能十分巨大,但商毅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反正南京并不是自己的領地,死道友不是貧道。就算是把南京打成一片廢墟,但只要是能夠把清軍擋住,保護住浙江地區,那也是值得的。 對于商毅提出的守衛南京的這個計劃,明石姬也并沒有表示異議,南京現在的局勢,她自然是一清二楚,因此守住南京的希望,與其說是憑借商家軍超強的戰斗力,還不如說是依靠商毅去過百戰百勝的威名上。 只是打仗并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靠實力,以弱勝強的奇跡,并不是那么好演的,說得難聽一點,現在的南京是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占,憑什么去拒敵清軍呢?就連玄皇教本身,也都是做好了一顆紅心,兩手準備,隨時都打算撤出南京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