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龍嘯大明在線閱讀 - 第395節

第395節

    當然在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的時候,澳門還是一個小漁村,而現在己發展成為以歐式建筑為主的城市,常住人口達一萬余人,流動人口達三萬余人每天都有大量商貿往來國際城市,其中定居的中國居民約有六到八千,雖然說這和澳門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國人的勤奮勞動分不開,但公平的說,葡萄牙殖民者也確實起到了相大的主導作用。

    另外天主教在澳門的勢力很大,在1555年,耶穌會的傳教士就到達澳門開始傳教活動,后來方濟各會、奧古斯丁會、多明我會和圣加那女修會也都在澳門建立了自己的教會,因此澳門的天主教勢力大増,還建立了宗教審判庭,而且在澳門重大事情的決議中,教會也都派出神職人員參與其中討論,而在中國內陸的傳教士也基本都要先到澳門,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的風俗習慣等等。

    因此葡萄牙派出使團訪問中國,最大的目標就是繼續保留租借澳門的權力,當然葡萄牙也主動提出,租金可以重新商議,因為在1553年,葡萄牙剛剛租借澳門的時侯,租金一年五百兩白銀,在另一時空里,清廷取得了中國的統治權之后,也仍然以這個價格繼續將澳門租借給葡萄牙。

    不過由于近在咫尺,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對這一次中國的改朝換代過程十分清楚,而且也知道新建立的中華帝國是一個和過去明朝完全不同的國家,而且由于中華帝國鼓勵商貿來往,因此這幾年來澳門的生意也非常興隆,每年的收益都在上漲。

    但葡萄牙人也估計到,一年五百兩的租金是肯定糊弄不過去的,因此經過了澳門總督費蘇沙和澳門議事會也決定,那怕是把租金提升到一年五萬兩白銀都可以,只要是能夠繼續租借澳門,畢競澳門毎年的收益要遠遠大于這個數字,而現任的澳門總督費蘇沙也親自趕到南京,參與談判。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二四六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

    不過在雙方舉行談判的第一天,中國方面就讓葡萄牙人的希望徹底破滅,中方的談判代表李格非直接告訴費蘇沙,中國將收回澳門的主權,不再將澳門繼續出租給葡萄牙。

    費蘇沙當時就大驚失色,立刻拿出了與明朝簽定的租借協議,企圖據理力爭一番,但李格非看都沒有這些文件,告訴費蘇沙,那是葡萄牙與明朝簽定的協議,與中華帝國無關,要想分辯就去找明朝分辯,但中華帝國必須收回澳門的主權。

    費蘇沙只好又東扯西拉,說什么葡萄牙在澳門經營了近一百年,投資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才把澳門建設成現在的國際城市,而且現在在澳門還有大量的葡萄牙居民,一但中國收回澳門主權,必須賠償葡萄牙的損失,以及葡萄牙居民的搬遷費用。

    但李格非逐一反駁了費蘇沙提出的要求,雖然葡萄牙人對澳門的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毎年也從澳門賺取了大量的收益,早就己經收回了當年的投資成本,因此賠償損失的事情不用再討論。

    不過考慮葡萄牙確實為澳門做出過貢獻,因此中國可以把澳門設為葡萄牙的專用貿易港,并允許葡萄牙在這里建商館,進行貿易活動,甚致可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而葡萄牙在澳門的居民,仍然可以留在澳門定居,從事各種職業,但澳門的主權中國必須收回,當然考慮到中葡兩國的傳統友誼,中華帝國希望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澳門的主權問題,不過如果葡萄牙方面執意不想歸還澳門主權,那么中國方面就會考慮收回澳門的其他方法。

    談到了這一步,費蘇薩那還聽不出潛臺詞,因此也無言以對,只能推說這樣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主,必須請示葡萄牙國內。

    當然這到也是事實,李格非也不能強迫費蘇沙立刻答應下來,因此也給了葡萄牙三年時間,在三年之內,必須給中國一個明確的答復,否則中國就視葡萄牙挋絕歸還澳門主權,那怕就將釆取其他方法。

    而葡萄牙的失望,也導致了天主教會的失望。

    其實天主教和中國更沒有利益沖突,隨著中國的重新統一,被分為南北兩方的教會也重新統一,并且取得了在中國自由傳教的權力,而且這次中國訪歐,又解決了呂宋教區和教徒祭祖的問題,因此教會上下也都鼓足了干勁,準備在中國大干一番,開創出一個新的局面,這次天主教總部派出使團訪問中國,完全是一次打醬油的經過,最多是加強一下羅馬教庭和中國的聯系來往。

    但只有耶穌會才能在中國傳教,而中國己經決定,三年之內必須收回澳門的主權,在澳門還有方濟各會、奧古斯丁會、多明我會和圣加那女修會,那么這些教會是否會被中國驅逐呢。

    對此中國的回答是,在澳門的其他教會可以繼續保留,但必須尊守中國的法律,合法傳教,沒有宗教特權,另外必須取消宗教審判庭,這也就意味著天主教會在東方的唯一一個特權區也將消亡。

    不過天主教會現在沒有任何能夠與中國討價還價的資本,因此也只能接受中國的條件,不管怎么說,中國還保留了各教會在澳門的傳教資格,沒有全部驅離,只是取締天主教會在澳門地區的特權,嚴格來說,天主教并沒有損失什么,畢竟天主教的神權喪失,己經是大勢所趨,這一點除了教會的極少數頑固狂熱份子以外,其他人都看得十分清楚。

    當然葡萄牙、教會雖然都有種種失意,但也畢竟還是有所收獲,并非一無所得,另外向瑞典、丹麥這些國家純粹就是來打醬油的,根本就沒和中國進行任何談判,當然也就無所謂失望了。

    而在所有國家中,最失望的,當然非荷蘭莫屬,這次荷蘭派出使團到中國來,是希望重新與中國修復關系,因為現在中國與荷蘭斷絕了貿易來往之后,雖然荷蘭還可以從其他國家,主要是英國那里獲得中國的商品,但畢竟是轉了一道手的,因此也給荷蘭東印度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在另一方面,在以前的亞洲是荷蘭一家獨大,基本控制了歐洲與中國近八成的貿易量,但現在商毅一面擴大與歐洲的貿易來往,一面又將歐洲其他的國家也引入中國的貿易圈里,由其是和英國基本己經形成緊密的貿易關纟,也使荷蘭在亞洲的壟斷地位不復存在,這也是荷蘭在歐洲不敢與英國輕易開戰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現在荷蘭也急需要恢復和中國的貿易來往,而且還需要是和英國一樣的最惠貿易國關系。

    但中國對荷蘭的態度卻和其他的歐洲國家不同,因為荷蘭曾經幫助過清廷,因此中國要求荷蘭方面給予賠償,才能恢復與荷蘭的貿易關系,但不給荷蘭最惠貿易國的待遇,只能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而作為對等關系,荷蘭東印度公司必須允許中國在巴達維亞和荷蘭本土建立商館。

    不過荷蘭只同意對中國賠款,但拒絕中國在巴達維亞和荷蘭建立商館,而且就是賠款,也不能超過五十了,因為荷蘭方面不承認自己是幫助清廷,而是正常的貿易來往關系。

    荷蘭和英法等國不同,在亞洲由其是東南亞地區,荷蘭有很大的勢力,己經將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地區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并不需要用其他的利益去中國交換,另外經過了三十年戰爭的勝利之后,荷蘭人的心氣也很高,仍然還希望繼續壟斷亞洲的貿易,因此和中國的目標有根本性的沖突。

    結果雙方一連談了五天,都沒有談隴,最后荷蘭人只能敗興離開中國。

    其實在中原大戰期間,荷蘭對清廷的幫助并不算大,也就是像征性的派出了幾條戰船,而且也并沒有和中華軍直接交戰,說起來和日本、朝鮮直接出兵參戰要好得多,而且商毅也并不是抓住這一點不放,只是現在商毅的海洋戰略是將中國的勢力擴展到整個南中國海地區,控制馬六甲海峽,讓中國來主導整個東亞、東南亞的事務,而目前在這一地區唯一能夠挑戰中國的,就是荷蘭。

    而荷蘭又是一個純粹的海上國家,海洋貿易是國家的基礎,當然不會放棄在亞洲的利益,因此雙方的矛盾其實基本是不可調合的,最終只能用戰爭來解決。

    ————————————

    就在中國和歐洲各國進行緊張談判的同時,商毅也下令在南京舉行了一次大型的展覽,將這次訪歐使團在歐洲購買的物品對百姓進行免費的展出。

    這次訪歐使團把在歐洲銷售貨物的資金全部都用來購買了歐洲的各種物品,當然其中也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計劃在中國進行銷售的商品,另一部份是用于贈送其他官員,或者是一些有記念價值的物品,前者即是展出,同時也是一次促銷活動,而后者基本只是展出,只有少量會標價出售。

    同時展出的還有歐洲各國君主王室贈送給中國或者是商毅的物品,這些物品大多都是價值不菲的寶物或藝術品,其中有相當一部份是歐洲各國君主的肖像畫,這就是東西方的文化不同,歐洲君主都喜歡將自己的肖像畫當禮物送人,而中國絕計不會,另外就是隨團的畫匠在歐洲各國,以及沿途繪畫的風景、人物圖畫,雖然畫功一些,但在沒有照相技術的古代,這是唯一能夠形像展示異域風貌的方式。

    因此展覽開始之后,也吸引了大量南京市民來觀看,因為經過了七八年的宣傳、商貿來往和潛移默化,現在南方的中國人基本都已經有了一個大體的世界觀概念,知道中國并不是天下唯一的國家,在大洋彼岸還存在著不少其他的國家也基本深入了人心。

    不過雖然中國和歐洲各國已經通商,但基本都是歐洲各國來買中國的啇品,帶到中國來出售的商品并不多,主要是鐘表、鼻煙壺、玻璃制品和金銀制品,因為一來中國現在還是小農經濟為主,自己自足,對外來品并不需要,二來也是東西的觀念不用,歐洲人也不知道中國人喜歡什么,來往一趟不容易,因此也不敢瞎帶。

    而現在中國第一次派出的訪歐船隊回歸,帶回來大量的異國物品,千奇百怪,各種各樣,再加上宣傳也十分到位,因此三教九流,無所不有,絕大部份百姓也都想來看個熱鬧,也有人是有目地而來,商人多半是盯著各種歐洲的商品,揣摩它們的價值、銷售的空間和利潤,還有許多學者對海外世界非常有興趣,希望更為直觀的了解海外世界,雖然說帝國以前也做過不少的宣傳,但大多是以文字為主,而這次不僅有大量實物,還有大量的圖畫,當然可以滿足不少人的心愿,甴其是學生,也成為這次展覽的主力。

    結果一連十天,毎天來觀看展覽的人都絡繹不絕,有人幾乎是天天都來,反復觀看,還有不少人是從南京周邊,甚致是其他省趕來的。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二四七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

    中國人自己挑選的東西,果然目光準確很多,在十天時間里,從歐洲釆購的商品也賣出了七成有余,這個結果這也說明,其實歐洲的商品在中國還是有市場的。

    當然商毅也知道,這只是中國第一次從歐洲大量進口商品,還不能完全說眀問題,雖然說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對歐洲各國還有一種優越心理,但也有相當一部人完全是出于一種獵奇的心理,來購買歐洲商品,而并非出于自己真正的生活需要,因此也責令商業部進行調查,看一看那些歐洲商品是中國人的日常需要品,在以后的經濟來往中也好有眀確的目標。

    商毅雖然不是學經濟專業出身,但也知道在國際進出口貿易,是順差大于逆差好過逆差大于順差,因為貿易順差也就意味著有錢賺,可以増加財政收入;而貿易逆差就意味著賠錢,出現財政赤字。

    但進出口順差值并不是越大越好,或總是處于順差狀況,而是要保特在一個時間和限度,因為長時間的貿易順差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伙伴國之間的摩擦,而且貿易順著一但超過了限度,就會造成大量外匯盈余,通常會致使本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也隨之增長,因而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中基本就是處于長期的貿易順差中,幾乎就沒有出現過逆差,而且順差比極大,但并沒有引發過通貸膨脹,這是因為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的總量遍小,順差收入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不大,而雖然也因為貿易順差,和歐洲產生過緊張的矛盾,但在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也拿中國沒有辦法,只能暗氣暗憋,這種情況也一直持續到了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的開始。

    鴉片戰爭的起因是英國向中國出口鴉片引起,而英國向中國出口鴉片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中英貿易中,英國完全處于極大的貿易逆差地位,只能靠需入鴉片來填平貿易赤字。

    而現在則不同了,中華帝國全面開禁通海,而且大力鼓勵與歐洲各國進行貿易來往,現在一年的貿易額達到了數億帝國銀元,比明朝增加了十余倍,而且帝國也一直都處于絕對的貿易順差地位,以前是因為國內的戰爭需要,而現在全國統一,大的戰爭基本結束,雙邊的貿易量還會繼續增加,如果中國還是長期處于高度貿易順差的水平,早晚都會出問題,雖然這個時候的歐洲還不能對中國產生危脅,但在中國內部,引發通貨膨脹,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現在商毅也要盡力想辦法,從歐洲進口一部份商品,使自己的貿易順差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以內,這樣才能讓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另外也加強中外的緊密聯系與溝通,在商毅之后,就算有人想停止對外交流,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上來,也做不到了。

    當然近現代的經濟學在歐洲也才剛剛開始起步,因此現在的中國人還不懂什么順差、逆差、通貨膨脹的概念,有的人雖然能夠從字面上聽懂了,但對期真實性也是半信半疑,畢竟中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通貨膨脹,這是因為中國古代基本都是實行的實物地租而不是貨幣地租,雖然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物價飛漲,但這都并不是因為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商品的供應量,而是由于社會生產遭到各種因素的破壞,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才引起了物價上漲。

    不過既然是商毅這么說了,那么就照做吧,反正以前的無數事實都證明過,商毅說的,基本都不會有錯,而對于這種情況,商毅也無能為力,只能寄希望于經濟發達之后,再逐步產生出相關的理論知識來。

    但有一點是實實在在的了,就是到這個時候,這一次訪歐所花費的成本也都基本收回了,如果把剩余的商品都出售完的話,還能有一定的盈余,雖然盈利不多,但至少不虧本,而且考慮到這一次訪歐并不是一次純商業旅程,還有很大一部份政治目標在里,那就非常難得了。

    當年鄭和下西洋之所以被停止,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出海的費用太大,國家背不起,盡管這一次訪歐的規模要遠遠小于任何一次鄭和下西洋之行,但致少能做到自己自足,不多花國庫一分錢,也可以有力回擊一部份人認為這次出訪歐洲是耗廢國庫,毫無用處之行。

    來訪問中國的歐洲各國多少也都帶來了一些商品,因此在各國的請求下,商毅也在展會上為各國劃出一塊展示銷售本國商品的地方,同時也能進一步考查歐洲商品在中國的銷路,同時商毅率性還劃出一個舞臺,讓各國輪流展示自己的文化藝術。

    這一下展覽還帶萬國大市場,因此也又吸引了更多的人來觀看,就像是一個大廟會一樣。

    有不少人都是專程來看各國的表演,雖然說因為語言不通,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表演的是啥玩意,但還是引得中國人喝釆不斷,因為這個時代的文化娛樂節目太少了,好不容易有一個免費看戲的機會,當然都不會錯也,演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是圖個熱鬧就行了,不過這時在南京懂外語的人也不少,而且傳教士,還有外籍的雇傭兵現在也都差不多會了中文,因此在臺下充當翻譯,為觀眾免費介紹劇情內容,也受到不少民眾的熱捧。

    展覽一直進行了兩個多月,在此其間,中國方面又為各國使團中的學者也都安排了不少活動,舉行了好幾次交流會,這次到中國來的歐洲學者的整體素質很高,不少人在歐洲都是十分知名的學者,都是因為在歐洲和訪歐的中國學者進行了交流,覺得還不夠,并未充份了解中國文化,畢竟訪歐的中國學者相對水平低一些,因此才專程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向高水平的中國學者求教。

    而這一次和他們交流的,都是中國比較知名的學者了,如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方以智、朱舜水、顏元等人都參加了這種交流,雙方基本都是精英對精英,而且在商毅的主持下,中國方面己經翻譯過了許多歐洲的書籍,相對來說,中國的學者對歐洲的思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這次交流,也比在歐洲更有現實意義。

    盡管由于翻譯水平的問題,使交流受到了相當的限制,但雙方都覺得受益非減,歐洲學者認識到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中國學者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因為這時中國的思想也發展到了一個最高點,像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就己經達到了中國古代的最高峰,但受時代的限制,始終未能突破最后一步,而先前經過了商毅的啟發,現在又從歐洲學者那里了解到了人文主義、天賦人權等概念,也為他們打開了一道新的思想大門,看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不過對于雙方來說,都還覺得意猶未盡,畢竟東西方的文化思想交流不是幾次會談就能夠完成的,而且翻譯的水平太落后,也頗有隔靴搔癢之感,因此一部份歐洲學者向帝國政府申請,希望能夠長時間留在帝國,一邊學習漢語,全面研究中國文化,一邊進一步加強中歐之間的文化交流。

    對于這樣的要求,商毅當然是高舉雙手贊同,不僅立刻下旨批準,同時還給留在中國的歐洲學者安排專人教授漢浯,并給他們一定的生活待遇,至少可以保證他們衣食無憂,而等他們學會了漢語之后,可以給他們安排外語教師、翻譯一類的工作。

    雖然絕大多數人并不能真正全面理這一次東西方的全面交流意義是何等的重大,對東西方的影響是何等深遠,但從總體來說,中國社會各層、學術屆和社會輿論對這次文化交流都是持贊同肯定態度,對商毅促成了這次交流也稱贊不己。

    但有贊同就有反對,仍然有一些思想頑固的中國學者強烈反對這種交流,他們仍然抱定中國是天下中心,天朝上國,除了中國之外,其他的海外國家都是蠻夷之地,不識教化,不通禮儀,甚致不會人語,當然在他們眼里,除了漢語之外,其余的語言都不是人語,因此和他們談論什么仁義大道,根本就是對牛彈琴,中國對持他們,就應該是以上對下,而不是平等的交流。

    也有一部份人是純為反對而反對,因為商毅稱帝之后的做為,并不苻合中國傳統的圣賢之君,因此也引起了一部份人的不滿,對帝國種種政策都看不順眍,加上商毅是主張言論自甴的,于是也借這個機會,跳出來對這次東西方的交流大加指責,橫挑鼻子豎挑眼,連歐洲人長得凹目隆鼻,頭發有色也成了罪過。

    當然這些反對的聲音只是極小一部份,商毅也并沒有放在心上,這也是主張言論自由必然帶來的負面影響,不過任何事情有多種聲音出現,也并不一定就是壞事,總比一言堂要好得多。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二四八章 南京?北京?

    當然在這段時間里,外交雖然在唱主角,但并不表示就沒有其他的事情,帝國的各種政務都還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畢竟帝國剛剛完成了國家統一,還有許多事情都要處理。

    帝國的國會也正在緊張的籌建中,而內閣也在加緊組建陜西、甘肅、山西、河北以及東北等幾個省的行政機構,擬定各級行政人員。

    就在五月中旬的時候,駐守北京的成進向南京發回公文,稱清廷的殘余份子現在都巳云集在蒙古,正在聯合蒙古六部,攜手與帝國對抗,蒙古騎兵數次欲躍關進犯,但都被中華軍擊敗,不過成進向統戰部請令建議,組織一次對蒙古的遠程,狠狠教訓一下滿蒙的勢力。

    原來在密云地區被中華軍擊敗之后,碩塞與博洛、岳樂合兵退到長城以外,這時哲里木、昭烏達、卓索圖三盟集合了兩萬大軍,三人的敗軍約有五千余眾,雙方合兵共計有二萬五千人馬,駐軍在熱河一帶,眾人商議之后,認為現在中華軍的實力強勁,而且勢力正勁,不可力敵,因此決定再說服蒙古的另三盟,大家聯合起來一起出兵,才可以與中華軍相抗衡。

    碩塞、博洛、岳樂三人也知道,與蒙古聯合,自己手里也要有兵有地盤才行,清廷在蒙古設有六盟,另外還有兩個受清廷直接管轄的地區,就是察合爾和歸化城土默特,因此三人也決定,占領這兩個地方,做為自已在蒙古的地盤基礎。

    哲里木、昭烏達、卓索圖三盟也希望他們能夠有一塊自己的地盤立足,免得這幾千人馬都在自巳的盟旗里住著,還得供應吃喝好招待,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短時間還行,時間長了也供不起,因此也決定出兵幫他們占領察合爾和歸化城土默特。

    而這時在陜西戰場上,瓦達克和勒克德渾也從榆林一帶撤入伊克昭盟,雖然瓦達克和勒克徳渾并沒有和中華軍交戰,是一路退進了蒙古,但手下的士兵并不想陪他們到蒙古去吃砂子,因此在退出長城之后,散了大半,剩下的己不足二萬人,基本都是滿漢八旗的余部,綠營漢兵基本都跑光了,而瓦達克和勒克德渾在蒙古也需要一塊立足之地,于是同樣也把目光放在察合爾和歸化城土默特上。

    結果雙方為了爭奪清廷最后一塊土地,差一點打起來,當然爭地還是其次,主要爭的還是一個大名份,雖然清廷己經滅亡了,但要連合蒙古六盟,還是需要有一個大名份,也就是說,要重新建立清廷,再擁立一個新皇帝,那么誰來做這個皇帝呢。

    瓦達克、勒克徳渾、碩塞、博洛、岳樂五個人都是清廷的宗室,雖然碩塞是皇太極的四子,看起來是最有資格接任皇位的,但碩塞由皇太極的側妃所出,生母的身份低不說,在剛生下碩塞不久之后,還被皇太極賜給了大臣,因此碩塞的身份也十分尷尬,而瓦達克、勒克徳渾都是禮親王代善的嫡纟子孫,當然不可能擁立碩塞為新皇帝,但瓦達克更不夠資格來坐這個皇位,結果雙方各不相當,只能用武力來解決了。

    雖然說瓦達克和勒克徳渾的兵力占優,但支持他們佑只有伊克昭這一個盟,而碩塞、博洛、岳樂三人背后有三個盟,因此也是勢均力敵,于是雙方都積極的拉隴另二個盟烏蘭察布盟和錫林郭勒盟。

    不過這兩個盟并不表態支持誰,而是居中調停,勸雙方以和為貴,有事好商好量,畢竟還有大敵在側,先自相殘殺,這怎么也是說不過去命,這幾個人到也都不是糊涂人,也知道現不是打大出手的時候,最終還是達成了協議,歸化城土默特歸瓦達克、勒克徳渾;察合爾歸碩塞、博洛、岳樂,大家平分,至于以后誰能繼承清廷,那就看各人的本事了。

    就這樣總算是沒有鬧出內哄來,雙方也都有一塊根據地,內部矛盾緩和了之后,于是也都地矛頭對準帝國。

    當然帝國不會害怕蒙古,不過這個消息也把另一件重要的大事擺在了眼前,帝國的首都定在那里,雖然在收復南京之后,商毅就把自己的行政中心從杭州遷到了南京,算起來也差不多有四五年的時間了,現在南京不僅又恢復了惜日的繁華,還更勝從前,而且透露出一種興興向上的氣氛,因此有不少人都認為,帝國應該把南京做為首都,正式確定下來。

    因為帝國建立之動,就是以大力發展工商業、全面開通海外貿易,開海通國為基本國策,而商毅又主張走向海洋,全面參與全球的大航海貿易,而無論是工商業還是航海業,南方都要比北方發達,因此將帝國的首都定在南京,當然也方便執行這些基本國策,北京并非不重要,但與南京相比還是要差一些,可以校仿明朝的兩京制度,以南京為首都,北京為陪都。

    而另一批官員則正好相反,因為從元代以來,北京就是中國的首都,前后長達近四百年,其間只有朱元璋短暫的在南京建過都,因此中國的重心其實是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另外現在全國雖然己經統一了,但還有蒙古、青海、新疆等地都沒有收回來,都有可能危脅到帝國的邊境,而這些地方基本都集中在北方,相對來說,南方面臨的外部危脅并不大,如果以北京為都,對些地方的控制和管理要便利一些,因此還是仍然應該以北京為首都,南京為陪都較好。

    這兩種意見確實都有道理,而且定都也確實是一件大事,無論是定在南京還是北京,都應該盡快確定下來,當然從人數上來說,主張定都南京的,肯定要大于定都北京,畢竟帝國在南京己經住了四五年,而且絕大多數官員都是南方人,因此當然都不希望到北京去。

    不過在商毅心里,早就己經有了定論,首都還是應該在北京,南京仍然應該作為陪都,因為發展工商業、海外貿易這些事件,并不需要政府時時刻刻盯著,只要制定好相應的制度,依律而行,尊照經規率來運行就可以了,政府最多只是監督一下,相反如果政府對經濟管得太多了,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而且商毅也淸楚,現在帝國真正面臨的危脅仍然是在北方,至少在兩百年內,中國在南方的沿海地區都不會遇到太大的危脅,而在北方有蒙古、青海、新疆包括東北外興安嶺、庫頁島等這些地方要并入帝國的版圖,因此定都在北京,確實有利于帝國能夠更好的控制這些地區。

    另外在更北的地方,還蹲著一頭兇狠的北極熊,這頭熊現在已經開始將利爪伸向了中國,在另一時空里,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里,中國就將和這頭大熊進行一次正面的較量,而從此以后在長達三百余年的時間里,盡管中國和這頭大熊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但在絕大多數時間里,這頭大熊始終都是中國最大的危脅,這些一來,定都北京,也確實有利于帝國看住這頭北極熊,如果讓商毅來和俄國談《尼布楚條約》,是絕不會讓出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尼布楚及東西伯利亞這大片的領土。

    這些是外部因素,而從中國內部來說,中國的北方地區相對經濟不發達,工商業基礎差,思想也保守落后,因此也難以接受新的事物,社會改造的困難也要大一些,如果將首都設在北京,也有利于促進北方的社會生產改變。

    于是商毅也招集內閣成員,將自己的考慮意見告訴給他們。

    幾位內閣成員中,基本都建南方人,不過在討論國事上還是會顧全大局,因為商毅所說的幾點意見都有道理,由其是北方的俄羅斯,也從歐洲各國的使團那里得知,這確實是一個龐然大國,想一想從中國到歐洲海路要走上九十個月,而俄羅斯競然可以直接更恒在兩地之間,也可見是何等龐大,由其是歐洲各國使臣都異口同聲,稱俄國人素來逞強好斗、兇殘成性絕非善類,商毅把應付俄國的危脅也計算在其中,也算是有先見之明了。

    因此等商毅說完之后,王夫之才道:“皇上見識卓著,誠為我等所不及,只是遷都之事,輾轉數千里,傷筋動骨,勞民耗財,又事關社稷安急,國本安寧,利害重大,因此不可輕易實行,而且現在北京剛剛收復,地方未寧,人心未安,也不可急于一時!”

    李巖也道:“王首輔所言極是,雖然遷都北京,利多而憋少,但現在我中華新立,國本不固,人心不定,四境不安,因此確實不可輕易行遷都之舉!”

    商毅點了點頭,笑道:“兩卿所言,果然都是老誠持重,端持為國之語,朕也以為,只可先定都北京,而遷都之舉,在五年以內,不可行施行,等五年之后,再視那時的情況而定!”

    王夫之和李巖聽了,也齊聲道:“皇上圣明!”

    商毅又道:“不過朕打算在八九月間巡視北京,各位以為如何。”

    第五卷 飛天篇 第二四九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

    巡視國土,是皇帝的一項基本責任,中國絕大多數的皇帝在位其間,都會在自己的國土上巡視,一方面是炫耀皇帝的權威,解決一些地方的重大事件,另一方面也是安撫各地的地方勢力,體查地方的民情民意,體現皇帝的愛民之心,當然也不乏有以巡視為借口,實際是去各地游玩的皇帝,其中著名的有明武宗正徳皇帝朱厚照,還另一時空里的乾隆七下江南。

    中華帝國雖然不以明朝的繼承者自居,但畢竟都是由漢族建立的國家,因此對明朝留下來的遺產,帝國還是有完全接收下來的權利和義務。

    因此當然在這個時候,商毅決定巡視北京,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因為北京是淸廷入關之后的都城,同時也原來眀朝的都城,是一個具有重大政治影響力的地方,在收復了北京之后,商毅以中華帝國皇帝的身份,巡視北京地區,同樣俱有最大的政治意義,不僅可以安撫北京地區的百姓,同時還可以借這一次北巡,在北方宣示帝國的統治力,皇帝的權威,加強帝國在這些地區的統治力,震懾住少數不安定的人士,另外針對現在滿蒙聯手抗華的局勢,也可以就近布置,還能鼓舞前方將士的士氣。

    無論帝國最終是否定都北京,什么時候遷都去北京,這一次巡視北京的行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內閣成員也都沒有反對,一致同意了商毅的這次北京之行。

    不過皇帝出行,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倩,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行程安排,隨行人員怎樣確定,不僅僅是在南京要準備,在北京同樣也要做不少的準備工作,而且還要派人預先檢查,并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能完成的,另外現在各國的使臣還都在南京進行各種訪問交流的活動,還有不少場合都需要商毅出席,因此估計要等到九月份這次北巡才能成行。

    但不管怎么說,這次北巡的行程計劃己經是確定下來了,各項工作也都開始進行起來。

    就在這時,有人來通報,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入京勤見,現在鄭成功正在殿外候旨,商毅聽了,也點了點頭,道:“宣他進來。”而幾位內閣大臣見自己沒事了,也都紛紛告辭離開。

    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也是專程趕來參觀這次的歐洲之國的展覽,在福建的南明紹武朝廷投降之后,商毅將福建暫時交給鄭成功掌管,在去年十月十八日,商毅正式稱帝建國,鄭芝龍和鄭成功父子也來到南京朝賀,鄭成功向商毅請求,將福建移交給帝國管理,并派遣地方官員付責福建省的行政工作,商毅也答應了鄭成功的要求,同時想將鄭成功編制到南洋艦隊中,當一名分艦隊司令官,但被鄭成功挽言謝絕,而當時商毅也沒有想好怎樣安置鄭成功,只好將泉州還是留給鄭成功,讓他好安置舊部。

    而聽說訪歐使團回來之后,鄭芝龍、鄭成功父子也都頗為感興趣,因為在這個時代,鄭氏父子是比較少的有海洋意識和海外戰略目光的人,由其是鄭芝龍,年輕的時候有相當一段時間都是在南洋諸國中往來穿梭,與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諸國人周旋來往,對海外世界也有相當的認識。

    而且父子兩人也都商量好了,不打算在帝國政府中為官,而是重cao當年鄭芝龍的舊業,做一個海上商人去,現在己將部下遣散了大半,剩下少數比較親信還有數千人,而且根隨他們父子時間比較長的人,父子兩也打算在近期內找機會向商毅提及,只是新年之后,中華軍開始向清廷發動最后的進攻,鄭氏父子也不便在這個時候打擾商毅,于是就拖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