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你看懂了嗎?
一本書,之所以能夠穿越時代,是因為它講述的是“人”的故事。 《呂不韋》這本書,講的不是歷史,不是某個歷史人物,它所講的,是人的內核:人性。 千百年來,人換了一茬又一茬,故事的情節換了一遍又一遍,而人作為一種帶有社會屬性的動物群體來說,人的本性當中特有的兩面性卻沒有發生變化。 這種兩面性就是善良和邪惡,純真和狡詐,無私和吝嗇,大度和狹隘,等等等等。 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蕓蕓眾生,長得千差萬別,連說話的聲音都各具特點。 人,無論是你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熟悉的,還是陌生的,不可否認,他們當中,有的是君子,有的是小人,有的卻披著君子的外衣、包裹著小人的真面目。其實前兩種人都不可怕,可怕的是第三種人,因為這種人更具欺騙性,更具蠱惑性,更具殺傷力。 《呂不韋》這本書不是以文采取勝的,沒有對環境的渲染和描寫,何必用大量無意義的篇幅去炫耀自己的文采呢?何不在有限的篇幅內多講一些故事,多給人帶去一些歡樂呢?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就像人在冰面上滑行,試圖在沒有阻滯的閱讀體驗中給人帶來酣暢的快感,讓讀者腳踩著滑雪板,在快速滑行的起伏中探究社會,體察人性。 看得懂的人你會知道,任何人只要活著,都處在成長的過程之中,一個人不可能是天生的圣人、天生的智者、天生的通達之人,總要在各種經歷中體驗各種人和事,總體上呈現曲線上升的坡度弧線,書中的人物也不例外。要知道,外部的環境和經歷,會激發人內在的、或主動的、或被動的思想演變和進化。 看得懂的人你會知道,書中的人物都只是一種符號而已,每一個人物在情節設定中,都只是代表著一種人群。 看得懂的人你會知道,看似淺顯、無厘頭的風格設定中,隱藏著對宇宙人生的傷感之情,能從笑中看到淚的,才是真正的高人。 看得懂的人你會知道,小說,其實就是講述你從沒聽到過的故事。一本小說何必糾結歷史的原貌,真正的歷史其實是冷酷枯燥的教科書,讓那些歷史人物在你的筆下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可愛起來,只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天地良心還在,那就是一本有意義的書。 看得懂的人你會知道,即使是在虛構的故事情節當中,一副清晰的社會畫卷也會浮現在你的眼前,什么是善與惡,什么是真與假,什么是恩與仇,哪些事是正確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哪些話能說,哪些話打死也不能說。如果這些是清楚的,那么這本書還是不白寫的。 看得懂的人你會知道,歷史總是照進現實,每個人看歷史的同時,都會聯想到身邊的人和事,都會與自己的經歷聯系起來。歷史就是現實,現實就是歷史。那么,何不借用歷史人物,講述你我身邊如此現實的現實呢?! 天地大道,無影無形。然而大道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存在于每個人生活的所有角落里。 能夠做到天人感應的,就會時時處處警醒自己,慎言慎行、慎始慎終,一言一行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能夠做到天人合一的,無論身處何種境遇,內心都是充盈快樂的,這個世間也就沒有能讓他迷茫困惑的事情了。 大多數人,是處在天人分隔,甚至是天人交戰的層次中。或者每天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不知道腳下的路要往哪里走,總之是日落而息、日出而起,過一天就算一天;或者每天踏進雷區還渾然不知,為所欲為,肆無忌憚,以傷害別人為樂事,誰能把我怎么著?! 前一種人雖然沒有活明白,但還是能活下去。后一種人若不幡然醒悟,在前面等待他的不是天災就是**,不是妻離子散就是家破人亡,不是病魔纏身就是孤獨終老。 說了這么多,有的人也許已經接收到了信息,《呂不韋》這本書在主人公穿越之旅的過程中所要告訴大家的,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 道理雖然簡單,真正弄明白并付諸行動卻很難很難,也許還要栽很多跟頭、吃很多苦頭,所以,與其讓書中的主人公在虛構的情節中去體驗一番,也不要讓讀者去親身嘗試。也許,這就是寫書的意義,這就是看書的意義吧! 最后補充幾句,其實,這本書的最大初衷是寫給自己的孩子看的,是一個做父親的送給孩子的一份禮物,這份禮物中既有輕松的快樂,更重要的,是把一個父親想對孩子說的話都寫了進去,有忠告,有提醒,有警示,為了不讓孩子在復雜的社會中受到欺騙和傷害,為了給孩子傳遞更多做人處世的經驗之談,為了讓孩子生活的健康、樂觀、從容,做父親的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