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草色a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狠狠躁夜夜躁av网站中文字幕,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筆趣閣 - 言情小說 - 涼州詞在線閱讀 - гūsんūū2.#9374;м 隴雁代云藏書詩書環

гūsんūū2.#9374;м 隴雁代云藏書詩書環

    李沖與趙嘉一旦相見,連道兄長,二人激動不已,互問寒暖,只因亂世之中難得相逢唏噓不已。王瑗聽梁柔講過趙氏本為扶風本地一強,與李氏數代有通婚之好,只是在李沖祖父在涼州失官之后,聯系日稀,直到李敏復振之后,又親密起來,而李沖從小就與趙嘉相識,情誼深厚。

    春和景明,天青云淡,清風徐來,道旁楊柳依依,晴絲裊裊,芳枝累累,草木清香悅人,白絮在淺金的半空中泛起瑩瑩晶光,悄然飄落在青年公子肩頭。

    趙嘉拂去落絮,向李沖道:“她是誰?”

    “我從前都沒見過她。”

    李沖微笑,與他一同看向她道:“我的新任親衛副隊,王瑗。”

    王瑗向前見過趙嘉,李沖道:“還有一事,還需勞煩你。”

    “你家中藏書可有《太史公書》?”

    趙嘉沉想片刻,道:“有,你竟然也開始喜歡讀書了?”

    李沖道:“不是我讀,而是她想抄寫一份副本,其中的幾個篇章。”

    趙嘉復又看向王瑗。χτfΓěě①.coм(xtfree1.)

    王瑗雙手結在胸前,面上依然保持著得體的平靜微笑。

    她攜帶著筆墨竹簡,隨著趙府侍女前往位于后園的藏書樓臺。

    漢朝宮廷藏書之地被稱為石室,后漢時稱為蘭臺,扶風人班超曾在此處當過抄書的小吏,供養母親,他向往前人建功立業,遂發出投筆從戎之嘆,跟隨大將軍竇固出塞出擊北匈奴,勒石燕然,北匈奴就此遠遁西方,不再作為漢朝的心腹大患。班超又出使西域,降服作亂的于闐,使得西域五十余國再度歸于漢朝,就此與漢朝復通,官至西域都護而此壽終。班超之弟班固撰寫封燕然山銘,此銘鐫刻于石碑之上,至今留存,千秋不朽,又奉詔修寫《漢書》,其妹班昭在其死后繼續續寫《漢書》。

    如今也只有如同趙氏這樣的習文通儒,又有資財的官宦門庭能有萬卷藏書。

    推門而進,正堂無書,兩側房室內,以及樓上,陰涼房間四壁放置整面通頂的書架,陳放著一卷卷書冊,包裹著布帛制成用于防塵的書衣,滿滿當當,毫無一絲縫隙。

    融融竹木翰墨書香與室外午后春息同樣平和安寧。

    侍女道:“史部在二樓,請女郎隨我來。”

    她們又繞過許多小室停在一木梯前,拾級而上,入目便是比樓下氣象更加盛大的藏書。

    “公子說,今后女郎可隨時進入藏書室,但是天黑后要出樓,平日慎用燭火。”

    王瑗明白,要避免用火引起火災燒毀圖書。

    她移動穿行于其間,手一一滑過自她身側徐徐退去,鱗次櫛比的書架,查閱標識,終于在史部所屬的書架上找到了《太史公書》。

    果然篇幅浩蕩。

    她的目光在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標簽上逡巡,最終從列傳篇抽取出《貨殖列傳》。

    她鋪開筆墨竹簡,此后,邊讀邊抄,今天,抄寫的是《平淮書》,看著其中文字,不禁陷入沉思。

    忽然聽來從木制地板擊出而來的腳步聲,折蕩在幽靜的室內,槖槖有聲,驚斷她的飛到天外的思神。

    她轉頭一看,便忙從案前站起,肅道:“小人見過,趙公子。”

    他擺手道:“不必多禮,我是來找書的。”

    “公子可要找什么書,讓小人來吧。”

    趙嘉笑道:“不必,既然是孟起所求,必然有他的道理,你不需為此再感謝我。”

    他從經部取下一卷《詩經》,見她局促,問道:“你現在在抄的是哪一篇。”

    王瑗如實相告:“是《平淮書》。”

    “我剛剛見你長吁短嘆,是何緣故?”

    “是這些句子。”王瑗又坐下,目光觸及文字,念道:“及王恢設謀馬邑,匈奴絕和親,侵擾北邊,兵連而不解,天下苦其勞,而干戈日滋。”

    趙嘉在主坐坐下,道:“有何奇怪之處?”

    “漢匈之戰,在后人看來是功垂千古的幸事,若無此戰,我等又何能立足此間,恐怕宮殿成為墟丘,園田成為戎狄牧羊之地,而我們,也會成為他們的奴隸,可是,對于當時的人來說,這是否又是他們的幸事呢?”

    王瑗道:“書中說,為了維持日益靡費的軍費,府庫和賦稅空虛竭盡,這時災害頻發,民多饑乏,縣官之中,為賑濟百姓,竟然大空,此后國家與百姓難以為濟,富商大賈因此能夠大發橫財,黎民重困,貧富懸殊,已到了天壤之分。”

    “不光光是百姓,多年大戰導致文景以來累積的財富兵馬損失慘重,數十年馬政養來的馬,幾乎傷亡殆盡,為了籌措軍費,刑法嚴酷濫用,花錢就可以免去死刑,賣官鬻爵,官員腐化,風氣淪喪,讓人看了怎么不觸目驚心,不忍卒讀。”

    “這樣的代價太過慘痛了,我以前只知讓后人驕傲的輝煌勝利,卻不知道,今天才第一次……”

    趙嘉嘆道:“這是無可避免之事。從前孔子身處季世,看到各國諸侯為爭王爭霸,連兵不止,黎庶倒懸水火,因此他才追念周公之禮,顛沛流離列國十九年,意圖讓君王施行仁政,克己復禮,恢復尊崇周禮,人人自分,天下太平,可是,那時無人不想著變法變強,因此他的主張不受青睞,而屢遭排擠,晚年只能修寫《春秋》與《詩》,聊以自慰。遠的不說,當今之世,自黃巾倡亂以來,國家不存,蒼生又何能夠瓦全?我聽聞關東曹公有一句詩,千里無雞鳴,白骨露于野,我等能守著一方鄉土能夠茍活于世,已經是大幸了。”

    王瑗暗自腹誹自黃巾倡亂以來這一句,但并未反駁,道:“公子怎么會有興趣聽我聒噪?”

    趙嘉笑道:“那日我聽聞你竟要抄書,很是驚訝,現在時人行事無不以速效為先,哪里還有精力去研究典籍,而且還是素不關心文學的武人,能有人去關心這些覆轍前事,我很是欣慰。”

    “公子莫非對古文很感興趣。”

    他淡淡道:“家學罷了”

    揮手又道:“請上座。”

    “謝公子。”王瑗依言坐下。

    他雙目沉靜,上衣下裳,頗有古之君子風范。

    王瑗見他拿的是一卷《詩》,便問道:“公子也喜歡讀《詩》?”

    趙嘉道:“子曰不讀詩,何以言,可見連圣人都認為《詩》如之昂昂高山,是需要人們反復誦讀的,可見他的價值,譬如《大雅》之中的《抑》篇,中言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孟起才送了我一匹名馬,我定然要回禮,因此這些句子并不是虛言,現在讓我心焦的是該送什么才好,不至于流俗。”

    王瑗道:“《抑》曰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固然美好,可正也其所說,白圭有玷,玉有瑕瓋,可見有時投桃可未必有回報。”

    見他疑惑,王瑗擺手自嘲笑道:“我只又想起來一件覆轍前事而已。”

    “請講。”

    “《抑》曰無競維人,四方其訓之,有了賢人,便能真的使得國家強盛起來?君主渴求人才,是真的是想國家興盛,還是想為自己服役驅使,滿足自己的虛榮?”

    “我每每讀起《李將軍列傳》,無不為其扼腕嘆息,為何李將軍始終不能封侯,真是能力不足,還是時人所說,命奇。”

    趙嘉笑道:“連他自己都認為是時運不濟而已。”

    王瑗道:“我想,能被匈奴稱之為飛將軍,想要生擒活捉的,只有李將軍所駐守的郡縣,匈奴往往不敢入侵,避走數歲的,讓時人感嘆在高祖時能封萬戶侯,李廣才氣,天下無雙,每戰定當力戰,害怕他就此陣亡的,定不是什么無能之輩,連他那平庸的從弟都能封侯,而他為什么,偏偏不能。”

    趙嘉道:“也或許是衛霍光芒萬丈,后來居上,自然之理。”

    “他們的功績,美則美矣,可是,他們只是單單只是憑著自己的才能的嗎?天下人那么多,從不缺這樣的。”

    他點頭道:“的確,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們自有天幸。”

    王瑗答道:“人們往往說太史公偏心李將軍,而對衛霍不置一詞,是因為個人恩怨喜好的緣故,覺得他有失偏頗,公允,而我卻認為,太史公并非無情之物,也是人,有自己的私心偏好,這是無可置喙的,他也可以隨著眾人為衛霍歌功頌德,為那二人大作錦繡文章,人云亦云,吹捧他們,可他沒有這樣做,此正是太史公慈悲正直之處,他從不以成敗論英雄,他從來對人民充滿悲憫。”

    “人們常常以比為衛霍為榮,可是,誰又能那么幸運,成為類似衛霍的人。”

    “顯而易見,孝武皇帝試圖繞開六郡良家子出身的兵將,從自己身邊的近臣恩幸外戚中提拔人才,而他這樣做,又是為了什么?當時,漢朝與匈奴和親日久,邊塞安寧,自單于以下都于漢親近,匈奴喜歡漢朝的絲綢,已經到了依賴的程度,久而久之,以至于匈奴之中的有識之士感到擔憂,這樣能以極小的代價,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這樣的作法,與文景之時,漢朝的國力還沒有從秦末亂世中恢復過來有關。

    “為了他的恩幸能夠有軍功,一戰封侯,獲得如天威望,達到他目的,采用《公羊》之說,九世之仇,猶可報乎,以復仇為名,主動發起馬邑之謀,可惜計謀泄露,讓匈奴跑了,匈奴因此心生怨望,從原來零星犯境,到年年犯境。于是皇帝便有了堂而皇之的借口,反擊匈奴。他舉全國之力,衛青初次作戰,便是車騎將軍,有李廣等人這樣的宿將作配,斬首七百,就能做關內侯,此后不惜年年大出塞,追擊匈奴,大軍十余萬,六位將軍,同時從邊地五郡出塞各個方向搜尋匈奴,嚇得匈奴避之不及。衛霍麾下,配置最精良的兵馬后勤,外有名將作配,內有投降漢朝的熟悉大漠的匈奴士卒指路,戰果豐厚,有一次便斬首一萬五千余級以上,衛霍幕府下,光黃金就賞賜二十萬斤,還沒入塞,便拜衛青為大將軍,班師回朝之后,命丞相率領百官跪迎,用心可不無良苦。”

    “去病率領萬騎精銳出隴西有功,破匈奴五王國,俘虜匈奴貴胄不計其數,斬首虜八千余級,收休屠祭天金人,河西之戰,由此成名。”

    “二人,古之名將白起,李牧,項羽,韓信甚至也不及他們。”

    “然而,去病雖然斬首八千,卻自損七千。”

    “漢朝當然不可能被匈奴打敗的,卻也為了打贏匈奴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平淮書》說,多年以來,而漢軍之士馬死者十余萬,民間十室九空,全國府庫枯竭,轉漕之費還不足以奉戰士。文景以來的積富被消耗一空,孝武之后,雖有孝宣中興,此后漢室就漸漸傾頹了。我想,郡國兵制度也日益衰敗,編戶齊民漸漸被募兵取代的原因,也與這有關吧,天下直到現在都找不出這么一支訓練精良有素,卻又忠于國家的軍隊了,若還有那樣的軍隊,想必就不會出現現在各個諸侯擁兵自重的景象了,而羌胡之亂,也不會纏綿一百年之久,讓人民一直處于朝不保夕的境地,飽受兵禍之苦。”

    “是不是有一點cao之過急了呢?”

    趙嘉道:“衛青后來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內朝第一,與外朝丞相等同,他也承認自己能夠位極人臣,天下至尊貴,是因為皇帝的緣故。”

    “衛霍列傳里滿篇上曰,官樣文章,有人怨恨太史公吝于筆墨,《抑》曰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其實,他們已經不需要太史公的為其赫赫武功美言增飾,他已經如實記錄了他們的功績了,又因為他在《佞幸列傳》提到衛霍,有人藉此攻擊他的史德,他們卻不知這本來就不是抹黑,而是事實,是太史公勸諫那些為非作歹的佞幸以衛霍為榜樣,他們既然獲得異于常人的寵愛,也要為國家做出相應的貢獻。其實,太史公也不是沒有稱贊過大將軍的品德。《太史公書》在孝宣時問世,就有人稱贊他有良史之才,我認為,史官最基本的品德,秉筆直書,真實記錄,他已經做到了,可以與春秋時直書趙盾弒其君而不改的史官董狐,直書崔杼弒其君的叁位被害史官相比了。”

    趙嘉道:“你的話不無道理,自這二位將軍相繼隕落后,孝武皇帝繼續任用外戚李廣利,只可惜征伐大宛,第一次失利,為了再次攻打大宛,調動全國兵馬,大約又是近數萬,天下sao動,人民不堪役使。”

    “他說李將軍命奇,可他的好運氣也到頭了,畢竟,像二位將軍,世之少見,不是寵妃的兄弟都是衛霍。”

    “都說投桃報李,可是李將軍又因此又換來了什么,得不到像衛霍那樣的破格提拔,沒有傾全國之力裝備最精銳的部隊,沒有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作為偏師,為其掃蕩匈奴供他們立功,造化弄人,可他偏偏又遇到了匈奴主力,博望侯張騫沒能及時趕到,他們浴血奮戰,幾乎全軍覆沒,不想讓他出戰,不想讓他搶去衛霍功勞迎擊主力,又被調去偏師,軍中沒有向導,導致迷路,水草不濟,無功而返,他一生七十余戰,卻被因此問罪,不想連累軍中士卒,自己獨自面對,老邁之身不想與刀筆吏對簿公堂,于是……”

    趙嘉問道:“可太史公為何要寫他呢?單獨為他列傳?不偏偏是不能封侯吧?”

    王瑗答道:“時運不濟,命途多舛,豈效窮途之哭?其實我有一個不明白的地方,還想請公子解答。”

    “為何當時的士卒樂于跟從李將軍,而不是與他齊名的程不識將軍呢。”

    趙嘉愣住,然后回答道:“漢朝軍制,齊民編戶,凡是男子十七,都要服役兩年,最后一年前往邊地戍守邊關,如果遇到戰事,往往在外多年不能回家。而軍中制度嚴苛,文書繁多,士卒往往苦不堪言,我想起來了,李將軍為人體察下情,與士卒同甘共苦,不積家產,往往惠于士兵,而且他行軍便宜,只要從軍,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大多都是平民,幾乎沒有成為軍官的機會,既然都是一死,何不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所以,士卒樂李廣,而苦程不識,樂于為其死,也無怨無悔。”

    王瑗道:“所以,那么答案呼之欲出了,自古以來,有名有姓的名將常有,而無名無姓的士卒才是最常見的。并不是因為李將軍有奪天之功,而是他就是邊境峰遂里為國默默奉獻一生的戍邊之人,文景之時,邊境之所以安寧,是因為由他們的存在,那些從軍的六郡良家子,得不到天幸的人,默默成為了邊關埋葬的無名白骨。”

    所以后人才會說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世人都會記得衛霍彪炳千古的戰績,卻看不見這些,白骨。

    “寫一人,等于寫千百人,所以李廣之死,軍中共為哭泣,天下聞者莫不為之共為哭泣。”

    趙嘉問道:“剛剛你說為何皇帝會重用親信,發動戰爭,你現在應該有答案了吧。”

    王瑗笑道:“無非就是,集權,二字。”

    孝武一朝,先有母后臨朝干政,他討好母親王太后,尋找她曾在民間的女兒,封為公主,賞賜無算,在竇太皇太后死后在執掌權柄。廢皇后陳氏,以至于昔日對他有扶持帝位之恩的皇后母親大長公主劉嫖,對他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文有丞相,便設立內朝分權,外有宿將,便提拔重用外戚恩幸,借外患之名,為他們謀求軍功,奪取兵權。命奇恐怕也只是君王的掩羞托辭吧。

    李廣之子李敢,后來在去病麾下效力,爵關內侯,因為父親的死遷怒毆傷大將軍衛青,衛青不敢明言,霍去病得知為舅父衛青報仇在上林苑圍獵時射殺李敢,皇帝對外謊稱被鹿角觸死。

    他為此也問心有愧吧。

    他顯然已經做到了,四方歸附,武功赫赫,廟堂人才濟濟,他開設孝廉,選拔人才,稱為茂才,可卻又將人當作玩物,任意凌虐,聽不進與他相反的意見,因此太史公堅信有父輩如此,李廣之孫李陵品格堅貞,根本不可能叛變匈奴,后來事實證明也如此,為他求情被處死刑,拿不出贖死錢,為完成父親的遺志,續寫完《史記》,甘受腐刑,而高官厚祿者都如衛青一般媚上之意,即使如此能夠重用善終的能有幾人。

    《匈奴列傳》末尾,太史公沒有明言,借用上古故事,他說,堯雖然沒有什么功績,但因為得了禹,天下安寧,若要天下安寧,維在選擇將相哉,維在選擇將相哉。

    他對皇帝亂命之舉,不能公正地選拔人才,感到深深遺憾。

    因此這也是五帝本紀為何堯的本紀會列為史記開篇之作的原因。

    這就是春秋筆法。

    為尊者諱。

    她望向窗外桃李,紅紅白白,青春可人。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李將軍之風,山高水長,根本無須封侯王孫的身份來支撐。

    太史公說,李將軍為人,沉默敦敦,如同鄙人,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趙嘉對她的回答并不感到驚訝,又問起她的志向:“為何選擇從戎?”

    其實亂世中女子領兵也不算什么破天荒的事,他的一朋友就是如此。

    “我不想作名將,桃李不是珍貴的東西,也不會說話,但它們自有甜美的果實吸引人來,這就是《橘頌》中的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缊宜脩,姱而不丑兮吧?”

    他問了最后一個問題:“這些你是從何得知的呢?”

    春日午后如同淡水的清明日光從排列有序的窗戶里投射而進,一格一格,一方一方,四周詩書環繞,情思桃李。

    王瑗笑道:“大概是家學罷了。”

    兩個同樣通透的人互視,露出一個同樣了然的笑容——

    漢匈之戰我憑記憶寫的,不敢說有多正確,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資料,有很多,也很詳細,我的就一笑而過吧,以后有空還會再修改的(啊,根本就沒空修改啊,也懶得改,確信,捂臉)。

    可憐的匈奴,當了一整章的背景板,被屠來屠去,放心吧,很快你就要當主角了,當然,是你的投敵的大孝子,南匈奴,北匈奴現在已經被趕到西域吃沙子了,還沒去歐亞大陸繼續攪動風云,然后可能間接導致羅馬帝國滅亡了(精羅落淚)(捂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