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之所以要以鎮神司的名義也很簡單,如今鎮神司初立,正是要樹立威嚴的階段,就算那位皇子再怎么不甘心也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咽。 突然,遠處傳來隆隆聲,猶如戰車過境,緊閉的城門緩緩打開,只見一道人影從中走出。 “方博。” 王昊第一時間認出了那人的身份,不過此時的方博還不是禁軍統領,只是都統而已。 “小侯爺息怒,我們已經知道了前因后果,此人的確是被安插到禁軍之中的宗門弟子,隨著禁武令頒布,宗門勢力蠢蠢欲動,想要挑戰天朝的統治。” 方博剛說完就將那禁軍首領一掌擊殺,死無對證。 “原來如此,我說什么人敢假借禁軍名義陷害朝廷命官,原來是宗門弟子。” 王昊不置可否地回應道。 “這些年宗門勢力越發猖獗,人皇頒布禁武令也是不得已的決定,否則這天朝遲早會被宗門控制,后果不堪設想。” 方博點了點頭。 此時皇城內又有人走出,這次是一個太監。 “見過李公公。” 方博躬身一拜,無比恭敬。 王昊心中也是一凜,他知道這太監是大內總管,修為深不可測,更是天武大帝最信任的人。 “方都統你先退下,我有事要和小侯爺說。” 李公公點了點頭,他似乎沒有看到地上的尸體一般,神色平靜。 方博見狀哪里還繼續留在這里,隨即轉身離去。 “李公公。” 王昊同樣躬身,李公公雖是大內總管,但并無官職,所以無需跪拜。 “小侯爺隨我來。” 李公公笑道,盡管沒有散發氣勢,可依舊有一種讓人難以直視的威嚴。 王昊沒有多想,除了天武大帝外沒有人可以讓李公公出面,于是緊緊地跟了上去。 很快他們便進入了皇城,一座座宮殿林立,奢華到了極點。 “不愧是皇城,守衛森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 王昊感慨,這是他第一次進入皇城,唯有在這里地方才能知道天朝到底有多么強盛。 有李公公帶路一路上沒有任何人敢上前盤查,沒過多久王昊便來到一座宮殿內。 “小侯爺里面請,我就不進去了。” 李公公讓王昊一人進入宮殿,而他則是站在一邊等候。 “難道宮殿里的是天武大帝?” 王昊深吸一口氣,隨后小心翼翼地進入宮殿內。 然而大殿內空無一物,也不見任何人的身影。 “臣王昊見過圣上。” 王昊沒有在意這些,直接跪拜下來。 他知道天武大帝功參造化,修為早已到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程度,若是他不想被人看到就算站在面前都沒有人能夠發現。 “起來吧。” 一道威嚴的聲音傳來,正如王昊猜測的一樣,天武大帝的確在大殿內,不過他沒有露面。 “謝皇上。” 王昊起身,眼觀鼻鼻觀心,安安靜靜地站在原地。 天武大帝不開口他也不敢主動說話。 “扈下郡有宗門在擾亂民心,你是巡察使,這件事就交給你處理,下去吧。” 良久后天武大帝的聲音又一次響起。 “臣接旨。” 王昊跪拜后轉身離去,然而就在他要走出宮殿的時候,天武大帝再次開口道:“你見過夫子了?” 第十一章 波瀾 “回圣上,臣并未見過夫子。” 王昊回應,不明白為何天武大帝會有這個疑惑。 “好,去吧。” 天武大帝沒有多問,好像只是突然提了這么一句而已。 王昊不敢久留,隨即躬身走出大殿,很快就在李公公的帶領下離開皇城。 “小侯爺,圣上對你頗為看重,不要讓圣上失望。” 分別前李公公若有所思地說道,他追隨天武大帝數十年,隱隱能夠猜到后者的一些心思。 王昊有些不明所以,但也沒有詢問只能點頭稱是。 半刻鐘后他就回到了侯府之中。 “究竟是誰想借禁軍的手暗害我,莫非是七皇子?” 回到房間中的王昊開始思索,皇城內能調動禁軍的人除了天武大帝外唯有那些皇子,可自己才剛離開七皇子別院就有人找上門來,這速度也未免太快了。 “知道我和楊鼎有嫌隙的人唯有七皇子。” 不由得王昊不這么想,可他總覺得有些不對勁。 七皇子畢竟還沒有正式招攬楊鼎,沒有必要為了一個不確定的人得罪定遠侯,可如果不是七皇子那還能是誰呢。 “而且人皇好像早已知道了皇城外發生的事情,但他卻沒有在意,難不成這些禁軍是他派過來的?” 一想到這里王昊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以人皇的身份豈會在意一個小小的王侯子嗣,應該是我猜錯了,可為何他會問我有沒有見過夫子?” 王昊很是不解,夫子早已消失數十年,就連祭酒三公都不知其下落,他又何德何能可以見過夫子。 遲遲想不通后王昊也只能放棄,繼續翻閱腦海中的劍譜,如今他的劍法已經大成,戰力比肩兩儀境,不過想要戰勝這一境界的強者并無可能。 “劍法大成后還有圓滿這一層次,若是我能將十三道劍光融于一體,戰力還能再次提升。” 接下來幾天王昊都在修行,兩耳不聞天下事。 天武大帝雖然讓他前往扈下郡,但并未規定時間,所以王昊打算過了正月十五再啟程。 時光荏苒,這幾日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楊鼎斬殺蠻夷三皇子戰績公布,朝中一片嘩然,天武大帝甚至因為此事親自召見了楊鼎。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公九卿竟然聯名上奏為楊鼎封侯,而儒家的這一舉動卻讓軍隊為代表的眾多王侯陷入了沉默。 儒家跟王侯理念不同,彼此多有針對,可此次卻一反常態,著實讓人有些費解。 按照常理來說軍方多了一位王侯在朝中的話語權也會更大,這是一件好事,可王侯都不是傻子,很快便能猜到儒家這么做的目的所在。 因為祖輩原因楊鼎日后極有可能封王,若那時的他念及情義傾向儒家,軍方在朝中的地位可能會一落千丈。 再加上天武大帝并沒有立即表態,一時間朝中的氛圍頓時變得有些詭異起來。 就連王昊也在不久后得到了稟報。 “這是儒家和軍方的博弈,儒家以祭酒為首提前開始布置,想要占據朝中的主導地位。” 王昊神色平靜,他早已知道會出現這個情況。 自古以來只要軍方勢力被削弱,注定會出現外敵環伺的情況,而儒家擅長治世,風格中庸,太平年間自然比較合適,可天下即將大亂,這個時候讓儒家掌權并非一件好事。 “無論是何種原因,我都要反對楊鼎封侯,眼下軍方態度模棱兩可,倒也可以在這上面做一做章。” 王昊自語,隨后開始安排下人將他所了解到的邊關真相傳播出去,很快就在上京城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如此行徑,怎能封侯?!” 三公間出現了不同意見,性格最為火爆的太保直接反對楊鼎封侯,態度十分堅定。 這并非個例,儒家內部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三公為此還多次進行討論。 沒過多久王廣奏折抵達上京城,詳細說明了邊關之事,并且表明立場反對楊鼎封侯,這封奏折也逼得一直在觀望的眾多王侯表明態度。 很快輿論便走向對楊鼎不利的一方,原本他斬殺蠻夷三皇子的功勞也被磨滅了許多。 “該死,肯定是那王昊,不過定遠侯的奏折也才剛到上京城,王昊怎么會提前知道邊關之事?” 一處院子里,楊鼎臉色陰沉,不過他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憤怒。 想要封侯哪有那么容易,僅憑斬殺蠻夷三皇子的功勞幾乎無望,只能說打下一個根基而已,所以一開始他就沒有認為自己能夠成功。 不過出了這件事后朝中不少人都會對他不滿,從長遠來看后果十分嚴重。 “憑借祖輩的名望我遲早都能封侯,定遠侯是吧,今日仇怨我記下了。” 楊鼎沒有多想,他也沒有打算辯解,這件事朝中自然有人會前往邊關求證,一旦辯解反而落人口實。 王昊當然也在關注外界的輿論走向,得知大多數人都表示反對后心中大定。 “記憶中父親的確也上奏了,不過影響沒有這么大,想來是因為皇室念及楊鼎祖輩故意將消息封存,不過此次因為消息首先在平民中傳開,皇室就算想這么做也沒有辦法,甚至還要主動把父親上奏之事傳遞出去。” 得知此事后王昊并沒有欣喜,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不過楊鼎遲早要封侯,不會因為此事而有所更改,更何況現在定遠侯一脈已經和楊鼎徹底站在對立面上了。” 王昊很冷靜,接下來他要警惕楊鼎的報復,不能有絲毫松懈。 “按照記憶楊鼎仍舊會在七年后封侯,到了那時定遠侯府的處境將會一落千丈,我既然已經進了鎮神司就要抓住這個機會,建功立業,直至我自己也封侯,到時候一門兩候,就算楊鼎想暗中算計我們也要掂量掂量。” 楊鼎之事已經了結,王昊已經做了力所能及之事,之后他就要考慮怎么讓定遠侯府在未來的波瀾中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