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步步生蓮
哪吒說道:“師父在上,李靖毀我神像之仇,著實傷心!” 太乙真人傳了哪吒火尖槍、風火輪和金磚,吩咐道:“你隨我辦完一件事,便可自去陳塘關尋李靖報仇。” 石磯正在叁山關,運轉法力,修復城墻。姜尚站在旁邊,贊嘆不已。太乙真人突然從天而降,不由分說,便祭起九龍神火罩,將石磯罩在里面。 太乙真人用兩手一拍,那罩內騰騰焰起,烈烈光生,九條火龍盤繞,生出無數叁昧神火,燒煉石磯。 姜尚大驚,叫道:“太乙師兄,石磯娘娘是我漢國供奉,于國有功。還望師兄手下留情!” 太乙真人冷笑道:“這賤人與我有些因果,合該我開殺戒,此乃天數,改變不得。子牙師弟,教主讓你下山扶周滅殷,你為何在別國貪戀富貴?” 話音剛落,只聽一聲雷響,石磯娘娘真形已被煉出,乃是一塊頑石。可憐萬載苦修,一朝成空。 太乙真人取了乾坤圈和混天綾,又對姜尚道:“周興殷亡,乃是天命。還是速速離開漢國,去西岐輔佐明君。若違逆天數,必有災殃!” 姜尚推辭道:“我下山之后,凡事蹉跎,唯漢王不以我出身寒微,親自延請,拜我為右相,封我為齊公,舉國以聽之,名為相國,實為攝政。漢王對我信重禮敬如此,豈可背棄?雖死無悔。” 太乙真人冷笑道:“子牙,你好自為之!”說罷,駕遁光走了。 姜尚急忙報信給羋璃。羋璃和龍吉公主趕到,看到石磯娘娘只剩一塊頑石,頓時陷入了沉默。 旁邊鄧嬋玉紅著眼睛,還在流淚。她與石磯娘娘相處時間雖然不久,但石磯待她確是真心,教了她截教的修煉真法,將法寶八卦云光帕也傳給了她。 羋璃慢慢的,將哪吒、太乙真人和石磯娘娘之間的因果講了一遍。 鄧嬋玉哭罵道:“太乙狗賊,包庇惡徒,殺人行兇。我只恨自己力量微薄,不能給師父報仇!” 姜尚默然許久,他聽了此事來龍去脈,也覺得太乙真人殘忍無理。如此作為,枉為金仙前輩,毫無義理可言。他第一次對師門的道德水準,感到心寒。 羋璃收起石磯娘娘所化頑石,說道:“石磯娘娘是我漢國供奉,我身為漢王,自當為她討個公道。太乙身后有闡教圣人撐腰,我這就去拜見截教圣人,求他做主。” 羋璃和龍吉公主徑往東海碧游宮來,求見截教圣人通天教主。 羋璃和龍吉公主進至里邊,下拜行禮。 通天教主曰:“龍吉公主,漢王,你們兩人今日至此,有何事見我?”羋璃將石磯娘娘所化頑石奉上:“啟稟教主,有太乙真人弟子哪吒,殺了石磯娘娘兩個弟子。石磯娘娘找太乙真人評理,被太乙真人用九龍神火罩擒住。我與龍吉公主將石磯娘娘救下,聘她為漢國供奉。誰料太乙真人猶不罷休,竟追至叁山關,害死了石磯娘娘。特來請圣人法旨處斷。” 通天教主道:“吾叁教共議封神,其中有忠臣義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淺厚薄,彼此緣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吾教下也有許多。此是天數,無可奈何。” 他一揮手,飛出了一團云霞,里面寶光陣陣。 “你既救過石磯,又聘她為漢國供奉,即與吾有緣。這些寶物,你可選一件去。” 羋璃下拜道:“多謝圣人厚賜。晚輩冒昧,不求法寶,只愿請圣人以無上神通,復活石磯娘娘。” 羋璃這一番話說來,宮中眾人盡皆動容。截教中人盡多急公好義之士,都受到了羋璃“古道熱腸”特性的影響,對她極有好感。再加上“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特性,所有人對她的好感度都達到了最大值。 通天教主搖頭道:“癡兒,此是天數,無可奈何。你來選寶物罷。” 羋璃再拜上前,待到接近那團云霞時,忽然一道紅光射出,飛到羋璃身邊,繞著她盤旋了兩圈,突然鉆進了她的衣裙里,然后對準她的蜜xue,拼命往里而去。 羋璃體內的自在圣典自發運轉起來,“造化圣體”和“玄牝之竅”同時發動。轉瞬之間,就吞噬融合了這件異寶。在意識深處,出現了系統的提示。 “吞噬融合業火紅蓮,武力屬性點 2,達到17點。” “獲得成就——步步生蓮、紅蓮業火。” “步步生蓮——若將曲直無顛倒,腳底蓮花步步生。 (特性:裸足時,每步生紅蓮托足,可防御準圣級攻擊。)” “紅蓮業火——因果歷然終不昧,業火扶風灑紅蓮。 (特性:火系道術蘊含紅蓮業火,因果越深,傷害越大。)” 羋璃看到新獲得的兩個成就,心念一動,再拜行禮道:“多謝圣人賜寶。晚輩斗膽,欲找太乙真人報仇,讓他也在封神榜有名,為石磯娘娘討還公道。” 話音剛落,旁邊金靈圣母、無當圣母胸中熱血沸騰,心想漢王與石磯娘娘相識不久,就如此仗義。自己份屬同門,萬載交情,豈能袖手旁觀。便一起出列行禮道:“弟子等愿與漢王同行,為石磯師妹討個公道。” 羋璃道:“多謝諸位前輩仗義相助。然而封神量劫已起,晚輩不敢牽連諸位前輩,卷入殺劫……” 金靈圣母在旁邊道:“殷國失道當亡,固乃天數。然則石磯師妹又不曾助紂為虐,跟封神量劫無關。她好端端在洞內清修,是太乙縱徒行兇在前。石磯師妹心善,也沒打殺那哪吒,為自己弟子賠命,只想討個公道,卻被太乙害死。如此行為,明明是欺蔑吾教!” 通天教主道:“既如此,金靈你隨漢王去。其他人留下,莫要日后讓元始師兄說我截教門人以眾欺寡。” 羋璃又道:“啟稟圣人,非是晚輩無禮,在背后非議闡教圣人。所謂觀其徒,可知其師,言傳而身教也。截教門下,盡多慷慨仗義之士。而闡教門下,多是護短狠毒之人。晚輩不怕太乙真人,卻怕引出闡教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