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李靖
書迷正在閱讀:我在異界開酒店、共渡(骨科)、[綜英美]萌版超英載入中、獨醉天涯、[綜英美]所有人都覺得我不是在做夢、枕邊嬌雀[雙重生]、阿庫瑪的預言、[綜英美]我才是反派大boss好嘛、[綜英美]安全鄰域、[綜]有錢的安娜
亂入第二十人:姓名:李靖(字藥師);武力:92;統(tǒng)率:105;謀略:100;政治:98。特性:擅武:與人斗將時,武力 4。謀政:設計、布局、謀劃時,謀略 5,計謀成功率額外增加15%,計謀成功時有30%的概率增加計策的謀劃效果30%。處理政務時,政治 4,政務處理效率增加20%,政務處理效果額外增加5%。軍神:作為主將統(tǒng)御士卒征戰(zhàn)時,全屬性 3,士卒綜合戰(zhàn)力額外增加30%,在戰(zhàn)斗結束之前,該武將所統(tǒng)御的部隊,士氣不會下降。坐鎮(zhèn)一方時,全屬性額外 3,其所鎮(zhèn)守的地域內,繁榮度提升30%,治安提升45%,民心額外增加35%,士卒綜合戰(zhàn)力額外增加30%。植入身份為李膺之孫、李瓚之子。現居青州對宿主有好感!叮,系統(tǒng)檢測到李靖攜帶人物,其妻張出塵,其兄李正明,李端,其弟李師,李偉節(jié),其子李德謇、李德獎等人出世。 衛(wèi)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zhèn)涞闹娛录摇:蠓庑l(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祖父李崇義在北魏時期擔任過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堯縣)刺史。兄李端,字藥王,隋將(按照李氏族譜,李端為唐代中期名將李晟、李訴之祖);舅韓擒虎為隋朝名將。李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貞觀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渾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動請纓,太宗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tǒng)帥唐帝國與西域諸國(如突厥、契苾)聯(lián)軍征討吐谷渾。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在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追至且末(今屬新疆),大敗吐谷渾軍,伏允部下不堪唐軍追擊,殺伏允,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斬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國土遂盡歸唐朝。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為衛(wèi)國公。 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zhàn)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zhàn),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他根據一生的實踐經驗,寫出了優(yōu)秀的軍事著作,僅見于《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所著錄的有《六軍鏡》3卷,《陰符機》1卷,《玉帳經》1卷,《霸國箴》1卷,《宋史·藝文志》著錄的還有《韜鈐秘書》1卷,《韜鈐總要》3卷,《衛(wèi)國公手記》1卷,《兵鈐新書》1卷和《弓訣》等,可惜后世都失傳了。今傳世的《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或稱《李衛(wèi)公問對》)可能系宋人所撰,盜用李靖之名,不足為據。原著有《李衛(wèi)公兵法》,原書今佚,但從散見于杜佑《通典·兵典》及《太平御覽·兵部》中的《衛(wèi)公兵法》,猶能管中窺豹,有關李靖的治軍、行軍作戰(zhàn)、扎營斥候等都有所記載。 此后不久,東突厥國內發(fā)生了變亂,所屬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又恰遇暴風雪,羊馬死亡甚多,因而發(fā)生了饑荒,族人紛紛離散。 貞觀三年(629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fā)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又任命并州都督李勣、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為各道總管,統(tǒng)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朔風凜冽,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fā),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他們判定: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于是“一日數驚”。李靖探知這一消息,密令間諜離間其心腹,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在夜幕掩護下,一舉攻入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后,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西南)。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賜物六百段及名馬、寶器等。太宗高興地對大臣說:“漢朝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后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勛,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 李靖率軍連戰(zhàn)告捷。李大亮軍于蜀渾山擊敗吐谷渾軍,獲其名王二十人。部將執(zhí)失思力也在居茹川擊敗吐谷渾軍。唐軍乘勝進軍,經過積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渾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將契苾何力追擊伏允可汗,破其牙帳,殺數千人,繳獲牛羊二十多萬頭(只),并俘虜了其妻子。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騎兵逃到磧中,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部下紛紛離散。不久,伏允可汗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殺死天柱王,率眾降唐。李靖率軍經過了兩個月的浴血奮戰(zhàn),攻滅了吐谷渾,并向京師告捷。唐朝為了控制吐谷渾舊境,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趉故呂烏甘豆可汗,并留下李大亮協(xié)助防守。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tǒng)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廟。同時,他治軍、作戰(zhàn)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后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舊唐書》:“近代稱為名將者,英、衛(wèi)二公,誠煙閣之最。英公振彭、黥之跡,自拔草莽,常能以義籓身,與物無忤,遂得功名始終。賢哉,垂命之誡!敬業(yè)不蹈貽謀,至于復族,悲夫!衛(wèi)公將家子,綽有渭陽之風。臨戎出師,凜然威斷。位重能避,功成益謙。銘之鼎鐘,何慚耿、鄧。美哉!” 《新唐書》:“唐興,其名將曰英、衛(wèi),皆擢罪亡之余,遂能依乘風云,勒功帝籍。蓋君臣之際,固有以感之,獨推期運,非也。若靖闔門稱疾,畏遠權逼,功大而主不疑,雖古哲人,何以尚茲?勣之節(jié),見于黎陽,故太宗勤勤于托孤,誠有為也。至以老臣輔少主,會房帷易奪,天子畏大臣,依違不專,委誠取決,惟議是聽。勣乃私己畏禍,從而導之,武氏奮而唐之宗屬幾殲焉。及其孫,因民不忍,舉兵復宗,至掘冢而暴其骨。嗚呼,不幾一言而喪邦乎?惜其不通學術,昧夫臨大節(jié)不可奪之誼,反與許、李同科,可不戒哉!世言靖精風角、鳥占、云祲、孤虛之術,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臨機果,料敵明,根于忠智而已。俗人傅著怪詭禨祥,皆不足信。故列靖所設施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