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10 章
心理治療的過程, 主角父母在返鄉的路途中車禍身亡, 少失怙恃給他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在治療的過程中,在他內心的情境里,他們返鄉的路途沒有發生車禍,在安全到達村莊后, 所遇到一系列恐怖事件都是現實慘痛的具象化,而每一次事件都緊跟在甜美幻想后,這是警示。 但主角仍然執迷不悟,他回到房間,看見那兩幅遺照,不僅是他現實記憶的映shè,更是治療過程中安chā的提示,讓主角清醒過來的道具。 主角在那一瞬間清醒過來,但他選擇了逃避,即是關燈。 第二天主角更是幻想出了一家三口散步的美好的畫面,因為主角的越陷越深,接下來的詭異事件發生得越加頻繁和恐怖,在主角避無可避,治療也陷入僵局后,假象的堡壘開始崩塌,陌生男人出現了。 我看其他評論,有人說男人就是主角,只不過是長大的他。有人則說男人是心理醫生,引導主角離開。 我倒覺得男人是誰不重要,兩個解釋都能說通,因為他替代的就是恐怖事件的作用,因為恐怖事件無法刺激主角面對現實,于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強制主角做出選擇。 面對男人“選擇回家還是回村”的選擇,主角幾次三番都要留在村里,這表達就是他的心結病癥。 為什么不愿意回家?為什么執迷于留在村里? 因為父母陪伴他最后的路程就是這趟返鄉,在主角的完滿世界里,他們一家人已經回到了故鄉。而離開村莊就意味著這段路程的終結。 男人用“帶你見父母”的謊言引導主角走完一個個現實中發生的場景,主角依舊堅持不回家,治療過程再次陷入僵局,于是男人帶著主角回村子里的家,再次讓他看到房間那兩幅黑白照——即提示道具。 當真相終于揭開,那間極具現代化單身公寓的真實情境出現后,主角再也無法自欺欺人。 如果電影在此戛然而止,也算得上圓滿成功,上述許多情境和謎團都一一對應解釋。 但導演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再來一個翻轉。 主角醒來后,發現這一切都是夢,他走出房間,看見好端端的父母,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溫馨。然后,電影就這么突兀結束了。 這個結局很妙,導演絕不是基于煽情才去畫蛇添足,如果在上一個場景結束,頂多會讓人覺得,這又是一部披著夢境外皮的鬼怪故事,即使故事包裝得再新穎,也落入了俗套,但在這里結束卻引人深思。 最后這個情境肯定不是現實,因為上個情境出現的一些現代化物品已經直白地表現出了時代xing,而最后情境中,屋里的家用設備和主角父親使用的翻蓋手機都反駁了主角所說的“幸好這一切都是夢”,至于為什么出現這個情境,答案呼之yu出。 因為心理創傷治療失敗。 電影若是結束在上一個場景,就是治療結束回到了現實,但治療成功與否就不得而知了。而結束在這個情境就意味著治療失敗。 這個結局還可能帶來更多的猜測,如,最后的情境究竟是主角無法擺脫的傷痛夢魘,還是新一輪治療的開始呢? …… 寫下這個長評的作者叫“徐思哲”,葉維林點開他的個人簡介,才發現對方大有來頭,他是專業影評人,曾受邀參加過多次國內幾大電影節的評選環節,同時也是亞洲影評人協會的成員,是這個影評論壇的名人。 他在論壇發表的評論帖并不多,大多是點評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典,而且多是國外電影,擅長解析人物心理與細節暗喻,許多評論者都以其為指向標,可以說只要得到他點評的電影,幾乎奠定了這部電影的風評。 果然,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電影的口碑越來越好,葉維林再去翻看影評時,發現一下子猛增了幾百條評論,熱度絲毫不亞于正熱映的幾部大制作影片。 “沖著口碑去的,本來以為被影評劇透了多少有些影響觀看度,但!是!想不到還是給了我驚喜!” “重度恐怖片愛好者表示,值得一看?!?/br> “深愛日式恐怖風的我表示被嚇到了!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