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173節
可現實里頭,剪辮之事雖然發生,但在她的干預下卻并沒有對他產生太大影響。接著戶部清欠、隨駕立功等,莫說郡王了,他就是親王都當得好么? 阿靈阿哪兒知道她其實是在借話本子隱喻現實啊! 只以為好福晉是入戲太深了,忙把人抱在懷里仔細安慰:“乖啊,那些話本子都是假的。是些個落魄書生為了點子潤筆而胡言亂語,故意惹你落淚呢!寧寧你這么聰明,可不能上這個惡當。” 嗚嗚嗚,淑寧哭得更大聲。心說康熙跟乾隆那倆爛筆頭,把她家大外甥編排的可慘了。 阿靈阿心疼又無奈地輕哄:“乖乖莫氣,最多為夫請人按著你的意思,好好把那個話本子改了,讓可憐皇子應有盡有好不好?” 嗯嗯。 淑寧握拳:“改改改,狠狠的改。就是讓踏踏實實辦事的上臺,讓只會享受、叛逆又自大的玩意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還不信了呢……” 第141章 大封皇子 阿靈阿星眸微瞇,笑著念叨了句:“寧寧何以對這話本子重視如斯?瞧這急慌慌要給那可憐皇子張目的樣兒,不知道的還當那是你家大外甥呢。” “怎,怎么會?”再不防備他居然來了這么句的淑寧狠狠一顫:“你,你想多了,我大外甥才不可憐呢。他生母位居四妃之一,被先皇后撫養長大,正正經經的半嫡!” “他有我這個姨母疼著,虎威他們四哥、十阿哥、十三阿哥跟虎頭、虎子幾個好弟弟。跟福晉伉儷情深,剛喜得貴子。還有莊親王兄那么個好搭檔,自己還小小年紀就立了許多功勞,深受皇上器重……” 方方面面地好一頓夸,末了還要加句他才不可憐。 強調意味明顯,像極了欲蓋彌彰。 直聽得阿大人心里發沉,越發確定了她有事兒瞞著自己。 夫妻多年,他了解淑寧,淑寧又何嘗不了解他? 他只這么微一遲滯,淑寧就意識到自己露出了破綻。若不妥善解決,說不好就會信任崩塌,給他們夫妻關系帶來著不可挽回的傷害。 為了她們美好幸福的家,淑寧只能硬著頭皮將善意的謊言進行到底。 于是,她趕緊扶額,滿滿這都被你看穿的樣子:“真是,什么都瞞不住你。是是是,話本子子虛烏有,只是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跟著白擔心罷了。” 阿靈阿擁著她,一臉的愿聞其詳,愿為愛妻分憂解勞。 淑寧眨眼:“前頭太子私下聯絡御膳房、御茶坊人,惹皇上不滿的事兒你知道吧?” 阿靈阿點頭。 那你還肯配合,還愿意聽咱細說就好辦了呀。 淑寧唇角輕勾,貼在他耳邊用氣音說宮里來的消息,皇上雖與太子盡釋前嫌,但是心里卻沒完全釋懷,太子呢,自從那以后也越發親近索額圖。皇上有意磨礪太子,也有心培養諸皇子。所以擬給幾位成年阿哥封王唔…… 再不想她張口就是這等要命話的阿靈阿趕緊捂嘴:“此事皇上還沒正式下旨呢,好福晉可千萬莫亂說。” 淑寧:!!! 誤打誤撞蒙對了,這家伙果然知道些許。 “嗯嗯,夫君放心,為妻警醒著呢。就算夢里……”說夢話都不會說的淑寧臉上一紅,顯然是想起了自己剛剛才干的好事兒。 事實證明她不但說夢話,內容還挺勁爆。 阿靈阿笑著親輕拍了拍她的背:“好福晉莫羞,為夫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只是擔心四阿哥。” “可不嘛!四阿哥功勞赫赫,就該第一個封爵。延遲到如今都已經夠過分了,居然還厚此薄彼啊,哪有這么當阿瑪的。”淑寧趕緊嗔了句,九分真一分假,連阿靈阿也沒聽出什么不妥來。 只當自家福晉重情重義重諾,疼外甥,也放不下先皇后與德妃的囑托。 “那怎么能忘?”淑寧給了他個嬌滴滴的白眼:“多虧嫡姐出息,自己位居四妃還福及家人。才能讓我從包衣變成正身旗人,有了參加選秀的資格,也是她跟皇上給我求了樁好姻緣。” “如此,才有先皇后提議你我結緣事。少了她們倆任何一個,你我都不可能結緣,自然也沒有我如今的好日子了。如此山高海深之恩,當然得一輩子記在心里啦。” 這一點,阿靈阿倒是萬分贊同的,也同意自家福晉這防患于未然的說法。 比起事發之后,再去玩命苦諫。腦袋磕破了也得不到想要結果,還不如先行動起來,把四阿哥的功績大大方方擺出來。 讓皇上覺得只給這孩子公平公正的待遇,都有些委屈他。 福晉的擔心不就不成立了嗎? 嗯嗯。 淑寧點頭如搗蒜,還特別夸張地給阿靈阿揉了揉肩:“是是,就是這么個理兒。還是夫君你聰明,早知道我就該早早與你說的。何苦自己愁腸百結,憋到做噩夢的地步?” 享受著自家福晉難得殷勤的阿大人笑:“既然知道為夫的好了,日后可不準再這么自己悶著憋著了知道不?” 淑寧嘿笑:“倒也不是憋著,只是咱們家累世公卿,本就如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你這個一等公且得慎之又慎,當好這個皇帝純臣呢。我念著嫡姐與先皇后恩德,也真心實意疼我那可憐的外甥,卻不愿意讓你牽扯其中。” “不愿意讓你因為我而左右為難,失去自己的立場。” 直接摻和奪嫡的事兒咱們最好還是別干,只坐山觀虎斗。靜待大外甥踏踏實實,一步倆腳窩地慢慢入皇上的眼。 免得一個弄不好皇子無恙,臣子祭天。 夢中,太子雖經兩廢兩立,被圈禁失去自由,但一應待遇可不差。康熙還時不時賜個美人過去,臨死都不忘囑咐即位之君善待于他。去世后按親王禮下葬,被追封理密親王。 跟著他那些個太子黨可就慘了! 一等公、議政大臣的索額圖被康熙罵成天下第一罪人,一十八款大罪,生生饑饉而死。 九門提督托合齊死了都被挫骨揚灰,不許家人收尸。刑部尚書齊世武、兵部尚書耿額等都被絞死。就算順利從龍,也未必就能有個好下場啊!夢中的隆科多、年羹堯…… 越想越覺得摻和這事兒沒什么好下場的淑寧鄭重點頭,再度強調:“夫君只好好的,做你的純臣即可。四阿哥踏實勤勉,十阿哥也志不在此。咱們家已經夠厲害,無需錦上添花。” 千叮嚀萬囑咐,把‘我很擔心,你千萬別亂來,更別為了我而為難自己’的話明晃晃刻在腦門上。 在阿靈阿聽來卻字字暖心,直讓他之前那點的懷疑與被福晉隱瞞的不悅分分鐘消失殆盡。只剩下滿滿的疼惜:“好福晉。我阿靈阿何德何能,竟能有此佳妻?” 被他緊緊擁在懷里的淑寧勾唇,特別俏皮地道了聲彼此彼此。 此事說來復雜,做起來卻可以簡單粗暴。 阿靈阿知道大封皇子事事關重大,皇上都沉吟那么久了,也不會在三五日間門就下定決心。 時間門上足夠。 cao作起來就更簡單,他都不用親自出面,只把自家鬼精鬼精的大兒子招呼過來耳語幾句。 次日,嚴厲的虎威夫子就把寶金這個勤奮學生給訓哭了。莊親王世子罷課,愛子如命的莊親王也跟著罷工,專心致志在家哄孩子。足足三天,沒在朝堂上露一面。 戶部繁多的事物都壓在了四阿哥身上,讓他加班加點忙活,都沒時間門回家雞娃了。 等虎威師傅跟寶金徒弟重歸于好,手拉手往無逸齋上課,莊親王也重回朝堂后。第一件事就是上了個洋洋灑灑數千字的折子,把四阿哥從頭到腳贊了個遍。 從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到當初戶部清欠時所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再到當初隨駕征伐噶爾丹時所立下的汗馬功勞。 那叫一個詳盡。 不過,莊親王的風格一直都這么浮夸,康熙倒也沒懷疑。只覺得他還真不愧姓愛新覺羅,真·愛之欲其生。 “哪有?”莊親王瞪眼:“皇上可切莫冤枉奴才,咱這分明實話實說,不信皇上問咱那好兄弟。” 被點名的阿靈阿無奈頷首,一臉拿老哥哥沒轍的生動表情:“別的不說,奴才那犬子之所以能守株待兔成功,全憑四阿哥支持。畢竟當日奴才率軍出發之前,是將犬子托付給四阿哥的。若他不同意,犬子寸步都難行,更別說一槍攮死噶爾丹了。” “當時那個場景,若真放虎歸山,皇上少不得還要三征。所需軍力、財力、物力無數。說從這個方面來說,四阿哥確實居功至偉。” 對對對,就是這么個話! 莊親王激動到拍大腿,朝堂之上現場發問,瞧瞧哪個敢說四阿哥在清欠事上功勞不大的。 所有被追著攆著要賬的,哪有不煩莊親王和四阿哥這對臥龍鳳雛的? 但這話可念不可說。 所有被問及的人都果斷點頭,將四阿哥夸了又夸。 生怕有一點點不真誠被莊親王那個老混蛋給抓到了,不依不饒的將問題升級到他是不是覺得皇上不該清欠,那錢就該讓你無息無利無休止的花著上去。 很快,朝堂就變成了四阿哥表彰大會現場。 胤禛紅著俊臉說大家太過獎了,他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結果話才剛說完,就被莊親王激動地拉住了手腕:“皇上您瞧瞧,除了咱們四阿哥,您還見過這么踏實謙虛的年輕孩子嗎?” “嘖,您是不知道,奴才耽擱這三天里,戶部大事小情都找上了咱們四阿哥。瞧把他給忙的,眼下都有些青黑了。可卻半點不曾抱怨,也不曾居功,就這么兢兢業業的忙活著。朝野之上,誰不想有一個四阿哥這樣的伙伴呢?” 朝堂之上的諸位大人與皇子們:…… 謝謝。 比起四阿哥,咱們更想有個王爺您這樣的伙伴。 雖然三不五時用種種堪稱奇葩的原因曠值,不可避免的讓搭檔之人累一些。但皇子們表示不懼這樣的累,只求同心同德。 處處不忘幫著邀功,時時惦著替扛事兒! 擁有這樣超級隊友的四阿哥局促擺手:“莊親王伯實在過獎,能與您一道,才是侄兒的榮幸呢。” 伯侄兩個互相恭維,語氣真誠。 夸來夸去,心直口快的莊親王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找康熙這個皇上評理了。 康熙雖因為太子僭越而心生不虞,甚至對他頗有防備。但此時畢竟才康熙三十七年,八歲登基的康熙方四十五虛歲。正是年富力強時候,遠沒到諸子奪嫡,瞧誰都好像心有大寶的時候。 且歡喜著兒孫優秀呢! 聞言微帶驕傲地點頭:“胤禛的確踏實勤勉,屢有功勛。在戶部幾年,為朕分憂不少。” 哪個當皇子的不盼著皇父贊許呢? 胤禛聞言歡歡喜喜跪下:“兒子多謝皇阿瑪肯定,日后定然再接再厲,絕不負您所托。” 康熙瞧著他越發清癯的身形還有那眼下青黑,不由開口安撫了幾句:“差事重要,身體更重要。胤禛得注意勞逸結合,不能仗著自己年輕就廢寢忘食,糟蹋自己身體。” “須知一張一馳,才是文武之道。” 胤禛微笑,脆生生答:“兒子多謝皇阿瑪體恤。” 父子兩個相視一笑,阿靈阿心中大安。不管是皇上真起過意,還是自家福晉憂思太過。總之經過今日之后,皇上除非改變大封諸皇子的想法,否則但凡有封就絕不會落下四阿哥。 如此,福晉就不會憤恨到夢中還罵皇上昏君了。 阿靈阿笑,事情也確實如他所料。 幾日后皇上下旨意大封諸皇子,將大阿哥胤禔封為直郡王,三阿哥胤祉封為誠郡王,四阿哥胤禛為雍郡王。五、七、八三位阿哥俱為貝勒。 還是法子,還是那個調調。 幾位大臣齊齊跪下,請皇上將諸位皇子一體封王。 這回倒霉的成了五、七兩位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