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56節
趙光義因為太原城遲遲攻不下,覺得丟面子,又忌憚太原城的地形優勢,怕再有人占領太原城割據政權, 畢竟太原城在古代有“龍城”之稱。 不少帝王都是靠著太原起家,比較知名的就有唐高祖李淵晉陽(太原別稱)起兵,五代十國先后有三個政權是在太原城建立政權。 于是在得到太原城后,趙光義下令火燒太原城,毀掉太原城表里山河的優勢。不過后世人認為趙光義火燒太原城更像是泄憤, 因為當時并沒有遷走城中百姓, 被燒死的百姓不計其數。 趙光義連阻攔他的太原城都要毀掉,卻留下了守城將領劉繼業, 足以說明劉繼業此人多有才。 后來趙光義讓劉繼業改回原來的姓氏楊, 中間的繼也去掉, 所以劉繼業變成了楊業。】 宋太.祖時期 趙匡胤眼前一黑,差點就要昏過去, 還好身后的小太監機靈扶了一把。 “趙光義!”他咬牙切齒喊著趙光義的名字, 面容猙獰, 讓人毫不懷疑如果趙光義在跟前的話,可能會被掐死。 你是腦袋被驢踢了嗎?本來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還燒毀太原城,不知道太原城是一道天然防線嗎?太原城距離雁門關只有幾十里, 一旦雁門關被攻破,就輪到太原城了。 本來太原城是一座易守難攻,堅不可摧的城池,你把它毀了,還怎么易守難攻? 古來多少豪杰靠太原起家,難道他們不知道太原既是自己的龍興之地,也是他人的龍興之地嗎?他們怎么沒毀掉太原城?就你聰明? 五十歲的趙匡胤被氣得哐哐錘桌。 晉王府 趙光義看到突然闖進來的禁軍,心頭猛地一跳,但嘴上仍怒斥:“大膽,竟敢擅闖王府,該當何罪?!?/br> “奉官家口諭,請晉王即刻入宮覲見?!?/br> 趙光義抬頭看了眼天幕,雙手緊握成拳,差一點,只差幾個月,他就能走向原來的道路,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寶座,為何要冒出來壞他好事? 為首的禁軍統領見趙光義不動,又高聲重復了一遍:“請晉王即刻入宮?!?/br> 趙光義不悅地看了眼禁軍統領,心里不由起疑心,來的為何不是禁軍副統領或者大太監王繼恩,莫非二哥知道那是他的人了? 要是這樣,進宮可就不妙了。 “容本王換身衣服?!?/br> “晉王殿下,官家口諭是讓您立刻、馬上入宮?!?/br> 說罷,手一揮身后的禁軍將趙光義團團圍住。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氣得破口大罵,晉陽是他的老家??! “毀城泄憤,實非君王之相;毀城不遷走百姓,無君王之德,朕羞與為伍?!?/br> 長孫皇后忙安撫道,“陛下消消氣,您都氣成這樣,太上皇還不知氣成什么樣呢。”那可是李淵住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這么多兒子他都沒舍得把晉陽給誰當封地。 要不是天幕出現,李淵不得不改立太子,用晉陽安撫前太子李建成,晉陽說不定還攥在李淵手里呢。 ** 此時還在北漢劉繼元手下的劉繼業瞪圓眼睛,聽到雁門關守將叫楊業并且是北漢降將后,他心中隱隱猜到了可能在說他。 沒想到還真是! 突然被告知三年后北漢亡國,自己也變成降將,劉繼業心中頗為復雜。 卻不想更復雜的還在后面: 【楊業歸宋前的戰績史書沒怎么記載,歸宋后第一次揚名是滿城之戰大勝后的雁門關之戰。 遼軍滿城戰敗后,遼景宗不甘心,再次發動了報復大宋的戰爭。這次他不打東邊,他去打西邊。 遼國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沖著雁門關而去,楊業率精騎迂回至關北,與宋軍主力南北夾擊,殺遼將蕭咄李,俘都指揮使李重誨,大獲全勝。 此戰后,楊業被稱為楊無敵,遼軍看到寫著“楊”字的旗幟就掉頭跑。 楊家將滿門忠烈的故事流傳千年,楊門虎將中是楊業和七個兒子上戰場,最終只有一個兒子活著回來,楊業本人也戰死沙場。 楊門女將是楊業死后,他妻子佘太君繼承先夫遺志,率領楊府遺孀披甲上陣,驅逐遼軍…… 無論是楊門虎將還是楊門女將,里面的大反派都是潘仁美。潘仁美被塑造成一個和秦檜差不多的角色,國難當頭,卻公報私仇,處處陷害保家衛國的忠臣良將,致使楊業戰死沙場。 后又處處打壓楊門女將,賣國求榮,是個作惡多端的大jian臣。但這都是演義,歷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他也不是太師,而是北宋開國名將。 楊業的死他要負一部分責任,但不是主要責任。歷史上楊業是死在雍熙北伐的陳家谷之戰,雍熙北伐就是那場趙光義想趁著遼國孤兒寡母,出兵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戰役。 在此之前北宋和遼國打仗還是勝多敗少,這場戰爭后就是敗多勝少了。這場戰爭中,北宋二十萬大軍一路潰敗,折損了十萬禁軍。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后,北宋的精兵都集中于皇帝掌管的禁軍,地方上如果想補充兵力得向上申請,由禁軍撥人。 所以,雍熙北伐折損的十萬禁軍可以說傷及了北宋的根本。導致這場戰爭失敗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趙光義身上,一聽說遼景宗死了,繼位的皇帝才十二歲,由三十多歲的蕭太后掌權,就急哄哄開團。 開團就開團吧,團長也沒選好,敗了之后又想挽尊把已經打下來的云、應、寰、朔四州的百姓遷走,好讓自己看起來雖敗猶榮一點。 結果一敗再敗,連楊業都折在這場戰爭里。 楊業是怎么死的呢,被監軍王侁扣了一頂不出戰是想叛變造反的帽子,當時的情形確實不適合出戰,楊業作為副將已經把戰爭局勢分析透徹了。 但王侁不聽,執意讓楊業出戰,不出戰就是叛變造反,當時的順州團練使劉文裕也持贊成票。 楊業沒有辦法,只能出戰,并且與主帥潘美約定好在陳家谷口接應他??山Y果卻是楊業在陳家口與遼軍激戰,從中午等到傍晚都沒有等到援軍。 激戰中,楊業身上受了數十處傷,士卒已經消耗殆盡了,楊業還親手殺了幾十,乃至幾百的遼兵。 最后戰敗被俘,傷重而亡。 援軍為什么遲遲不到呢? 因為王侁這個人心胸狹隘,jian詐無比,想與楊業爭功勞,做主帶兵離開陳家谷口。當時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監軍的權利是比主帥大的,潘美阻止不了只能默認。 所以楊業之死,主要責任不在潘美,潘美算是次要責任,該擔主要責任的是監軍王侁。 事后,趙光義將潘美連降三級,王侁除名發配金州,劉文裕除名發配登州。但沒過多久,潘美升了回去,王侁、劉文裕也被赦免復用。 只有楊業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也是因為這樣,后世人才如此為楊業如此鳴不平,有了我們現在家喻戶曉的楊家將?!?/br> 劉繼業望著天幕一動不動,良久長嘆了一聲。戰死沙場是武將的歸宿,但卻是這樣的戰死,終究是……意難平。 況且連他都戰死了,跟隨的親信士兵怕是無一生還吧。 宋太.祖時期 同是武將出身的趙匡胤聽到這感觸頗深,監軍害人啊!可若是沒有監軍,若是前方將領叛變又當如何? 經歷過五代十國藩鎮割據,覺得武將權利過大不安分的趙匡胤建國后直接抄唐朝作業——用監軍。 可是監軍若是像王侁這樣,真不如不要,簡直誤國。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受不住了掏出袖口里的保心丸吃了一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宋朝皇帝沒有風度才給監軍這么大權利!” “再說了,不是御史監軍嗎?宋朝的御史這么不堪嗎?”上回那本書說得對,官員德行很重要,像宋朝王侁這種德行的官員,簡直誤國誤民。 此時的李世民還不知道隋末開創的御史監軍,到他曾孫時就變成了太監監軍,造成的危害可不比王侁小。 漢武帝時期 深受匈奴困擾的劉徹自動將游牧民族契丹代入匈奴,將楊業代入攻打匈奴的一員猛將,聽到猛將因jian臣陷害而死,劉徹怒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知道嗎?設什么監軍? 還給監軍這么大權利,你怎么不讓監軍帶兵打仗呢? 這么能打的將軍,不要可以給他。 想到天幕之前說楊業最好的年紀都在抗擊北宋,而武將最好的年紀是二十歲到四十五歲之間,也就是說楊業歸宋的時候至少四十了, 歸宋第一戰打得這么漂亮,怪不得氣量狹小的宋皇帝會留下他,是個名將。 可惜遇錯了主。 要是生在他大漢哪會有這樣的事。 【歷史上的楊業是個悲劇,但在這本小說中楊業壽終正寢,退休后安享晚年。沒錯楊業就是女主收服的第一個名將。 是怎么收服的呢? 這里就不得不說一下趙光義的卑劣了。趙蓁瑜和楊業聯手打下五州之地,讓朝廷速速派兵支援。 趙光義好面子,而且他畢生追求就是超越趙匡胤,結果打下燕云十六州三分之一的是趙匡胤的女兒,他卻高梁河戰敗,倉皇逃命,這不是說他不如趙匡胤,甚至連趙匡胤的女兒都不如嗎? 趙光義以趙蓁瑜私自出宮,擅闖邊境為由,派禁軍去邊關將趙蓁瑜捉回來聽候發落。絕口不提派兵增援五州之事。 在他看來五州守不住才是好事,這樣時間長了就沒有人記得趙蓁瑜打下五州的事。燕云十六州他會憑他自己的本事奪回來,不需要旁人多管閑事,尤其這個旁人還是趙匡胤的女兒。 沒有援兵的情況下守城意味著沒有任何補給,趙蓁瑜能憑著手上的火器震懾出圍城的遼軍,卻無法阻止他們駐扎在遠處等著城中斷糧。 趙蓁瑜在守城期間堅持和士兵吃一樣的飯菜,知道糧食不夠還會配置生長液加速蔬菜的長成,她向城中百姓征糧,以公主的身份承諾等朝廷援軍一到,就會十倍償還他們。 公主的身份加上神奇的營養液,城中富戶和百姓借出自己的口糧。 這一通下來,一開始為了大餅才跟隨趙蓁瑜的將士以及后來被騙的楊業等人都被折服了。 在古代,有士為知己死,也有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br> 第55章 五十五章 女人也能當皇帝 唐太宗時期 原本在好奇生長液是什么東西的李世民聽到這句話眼睛亮了,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好詩!” 李世民贊不絕口,吩咐宮人, “來人, 取筆墨來?!?/br> 他要親自將這句詩抄下來。 飛白體一氣呵成,李世民寫完后滿意地點了點頭, “觀音婢,剛才天幕說生長液,這似乎是個好東西。能加速蔬菜的長成, 必然也能加速糧食的長成。” “這本書, 朕一定要搶下?!?/br> 大秦 秦始皇聽到“生長液”三個字,眸光驟然一亮,能加速蔬菜長成,不知道對人有沒有用…… 要是有用, 秦始皇想到那個畫面,激動得在庭院中走了兩圈, 買,一定要買下! 漢武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