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第11節
我們不是那個年代的人,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說史書記載的不對也沒有信,不是嗎? 歷史就是因為有太多的不確定,所以才有爭議,有話題度。不過咱們這個直播間是推書的,不是歷史辯論直播間。 文明交流可以,吵架不可以,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清清只能使用權限踢人。】 【嘻嘻哈哈hh:好的清清,清清繼續!不要讓堡宗…哦不是,明英宗壞了今天的推文(呲牙)】 顧清瑜抿唇憋笑,論陰陽怪氣,中國文字排第二,沒文字敢論第一。 彈幕速度太快,各朝又是剛接觸簡體漢字,還不能一目十行,故很多人都沒看懂發生了什么。 唯有少數人捕捉到了關鍵詞,抽繭剝絲發現其中的內涵。 比如明朝本朝人。 朱元璋:“朱祁鈺、朱祁鎮,老四!出來解釋一下。”按照他編寫的家譜,高瞻祁見佑,這兩伙子定是朱棣的后代無疑。 那么問題來了,他可從來沒有想過傳位給老四的想法,老四家的后代怎么成的皇帝? 朱棣這時還沒有奪位的想法,聞言一臉懵,“父皇,兒臣也不知道。” “父皇,天幕提起英宗,先是稱堡宗然后又改口英宗,語氣怪怪的。” “對,還有天幕上會滾動的文字。稱《明史》是《明穢史》,滿清寫的。這清是咱們明以后的朝代,李唐、趙宋,這滿清難道是姓滿的人建立的朝代?” “瓦剌留學生明堡宗。” “還有土木堡之變、武將勛貴被一網打盡。” “英宗北狩,吃苦受罪。” “我記的那句是迎回太上皇,還有什么被俘,折服了打敗他的蒙古人。” 老朱兒子多,一人記一句,把天幕上的彈幕記得七七八八。 連起來一看,真相已然浮出水面。 朱元璋震怒:“老四!你生的什么后代!” “父皇,兒臣真的不知道。”朱棣冤啊,他現在孫子都還沒有,祁字輩的曾孫關他什么事。 自從知道明英宗是燕王后代,朱允炆一顆心跳得厲害,他是知道父親死后,皇爺爺屬意他當太孫的,可后代帝皇卻是燕王后代。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莫非他無子? 作者有話要說: 居然真的有朱祁鎮的粉絲,只能說電視劇太能洗腦了。 重申一遍,這篇文就是文中文格式展開,就是想給古人看后人給他們寫的同人文,如果實在覺得尬看不下去,就不要勉強,每個人的受眾不一樣。 后面還有很多文中文, 甚至會有xx:怎么不寫我們朝代了,你們不是喜歡xx這種想法,畢竟播一篇他們的同人文,就有適合他們朝代的書推送。誰不喜歡呢,除了某些不爭氣的皇帝外。 [1]文中洗堡宗的言論引用豆瓣精品劇評,完整版如下: 1、 看了本劇很多評論,許多低分來自自詡讀過《明朝那些事》甚至《明史》的人,你們這些s/b可曾知道,“人生糊涂識字始”?《明史》乃是滿清寫的知名穢史,里面東西多少可信? 2、 土木堡之變是災難沒錯,但整個事件疑點重重!《明穢史》當然不會告訴你真相,但如果你稍動腦筋,可以從整個事件的結果來分析。本來英宗朝時廟堂三股勢力:皇帝廠臣一方、武將勛貴一方、文官集團一方。土木堡之變后,武將勛貴幾乎被一網打盡,文官集團雖然首腦重創,但以于謙為首的替補隊員很快接過棒子蠶食了勛貴集團的地盤,霸占整個朝堂。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你們的于大人開了“巡撫領兵”的偽祖制!讓文官集團掌握到了兵權,后來的武將除了依附文官之外,沒有了別的出路!武宗正德皇帝陛下、熹宗天啟皇帝陛下試圖扭轉這一局面,都不明不白的被溺亡! 3、 接著2點說,并不是講文官一定能力不行,不得領兵,王守仁就是個例外。但是,只要是文官,就不得不卷入無時無刻不在的黨爭中!我們現在能看明白,但當時文官們不可能把所屬某黨的標簽貼在自己頭上,只是在暗中較勁。例如,某地叛亂,a黨某人最適合掛帥,但b黨為了保住政治地盤,絕對不能讓這位馬到成功!想想“文官領兵”制度之后,大明歷次對外戰爭的結果,明白點了什么嗎? 4、 某偉人說過,男人一生要干兩件事:一是打仗,一是坐牢。英宗皇帝陛下都遇到過,也成熟起來了。《明穢史》和《明實錄》沒講英宗北狩的細節,謝天謝地,因為沒有明朝這幫狗b文官跟著去吃苦受罪。我們還是可以從結果反推過程,畢竟也先可以干掉這位太上皇,也可以利用把上皇送回明國搞亂其政局以求渾水摸魚,不管怎么說,祁鎮活下來了,從被俘開始,用不卑不亢的氣度折服了許多打敗他的蒙古人,甚至還交到了不少朋友。換成你,做得到?! 5、 英宗回到北京,等待他的是七年牢獄般的日子。錢皇后與他患難夫妻,成就了賢后的美名。看本劇之前,我就知道這些事跡,在我心里如果把歷代賢后做個排名,錢jiejie怎么都能排進前五。奪門之變確實發生,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政治投機,祁鎮不過只是棋子了。政治都這么黑暗,沒什么好說。不過有彈幕講英宗唯一干的好事是廢除嬪妃殉葬,這點不對。英宗天順朝仁政太多,有興趣自己查去,突出的一件就是釋放“建庶人”,估計也是自己牢獄日久而心生憐惜了吧。好人英宗!去你麻痹的洗白,老子眼里祁鎮本來就不黑好不! 6、 老早以前看到擷芳主人的《q版大明衣冠》,其實很激動,我華夏衣冠就是甩他大清沐猴而冠幾光年的好看!當時在想,什么時候這套華美服飾能搬上屏幕就好啦。還好,只等了七年! 7、 回到第一點上,盡信書不如無書!《明穢史》是人寫的,而且是以缺德出名的明代文人寫的,是什么貨色自己掂量;《明朝那些事》也是人寫的,是人就會有錯,其實我也不例外。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希望大家不要再被一書一言所蒙蔽,看人看事要有自己思考呀!誰能保證,劇中祁鎮在瓦剌的遭遇,不是真真正正發生過的呢?——豆瓣精品劇評 感謝在2023-03-22 23:54:30~2023-03-24 09:00:0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坐在作者家門口催更、崽崽、搞事業不香嗎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3章 十三章 社死現場 “哼,”朱元璋冷哼一聲,“把這個丟人現眼的堡宗除藉,我老朱家沒有這種子孫后代。” 朱棡酸溜溜道:“老四,可以啊!后代出了兩個皇帝,算起來應該是你曾孫。代宗,上一個用代宗廟號的應該是唐代宗吧,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亂,有不世之功,本應為世宗,但為了避諱太宗,改用代宗。 所以史書上說代宗相當于世宗,你這另一個曾孫倒是干得不錯。”世宗是個好廟號,漢武帝廟號便是漢世宗。 問,偶然得知自己有兩個皇帝曾孫是什么感受。 朱棣:頭疼,誰能告訴他未來怎么會是他的曾孫坐在那個位置上,還不止一個。 ** 漢 劉徹精準捕捉到關鍵字,然后毫不留情的嘲笑。 “哈哈哈哈哈,這后世的王朝也太弱了,天子北狩[1]被俘,還不如戰死算了。堂堂一國之君竟淪落為俘虜,真是丟人。” “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墻,不行陌路,不入深水。這后世之人怎么連這也不懂?” 身為帝王,身系天下,更該如此。雖然他成天嚷嚷著要打匈奴,可從未想過御駕出征。 打仗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將軍,不然要將軍干嘛?帝王有帝王該做的事情,什么都要插一手,只會越弄越糟。 朝臣們也捕捉到了‘武將勛貴幾乎全軍覆沒,文官集團首腦被創’的信息,這一刻無論文臣武將都齊聲到:“陛下英明。” 他們有點理解天幕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了,陛下真乃明君也。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唐朝。 君臣同樂后,房玄齡勸道:“殿下如今身份已然不同,君子不立危墻,殿下日后莫要同從前一般身先士卒,奮不顧身。” 正覺得自己文武雙全,萬軍從中來去自如的李世民:“……”有心說只有他俘虜別人的份,絕不會有別人俘虜他的可能,但想了想還是算了。 房玄齡他們不愛聽這個,他們更喜歡他坐鎮后方,別亂跑。 “咳,還是繼續聽天幕講故事吧。” 【醫館掙錢后,陳姣購買了大批的防疫藥材。她記得史書上記載漢武帝在位的55年里,一共發生了43次災害,幾乎年年都有災情。 史書上陳阿嬌被廢是元光五年,也就是今年,史書記載元光五年夏,大旱,有蝗災。 久旱必有疫,到時候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義妁懸壺濟世肯定會去救治百姓,她能幫的就是多準備一些藥材。】 天幕的話猶如晴天霹靂,震動了整個大漢。 百姓們六神無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般到處亂走。 旱災已經很難熬了,更何況還有蝗災。 而且聽天幕說幾乎年年都有災情,老天啊,你讓他們怎么活啊? 各地縣令看著惶惶不安的百姓,心中一嘆,對衙衛說,“這段時間多注意些,恐有人趁機生事。”提前得知災情是好事,但所有人都知道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遠的不說,物價必亂。 人都有私心,大部分人得知災情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如何在災情中保全自己,而不是如何抗災。 太學,董仲舒聽到這個可怕的數字眼皮跳個不停,他向陛下提出“天人感應[2]”學說,用神權制約君權,這還沒過去幾年呢,怎么就翻車了呢? 連年不斷地災情,陛下是瘋了才會背這個鍋。他的“天人感應”論要成為荒唐之言了,唉。 天幕突降大漢,也不知是福是禍。 其實劉徹一時間還真想不起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他這會腦子里都是在位五十五年。 天啊,他這么長壽的嗎?他以為高皇帝活了六十二已經很長壽了,沒想到他更長壽,竟有七十年壽命! 直到汲黯出聲,漢武帝才回神。 “關中地區確實許久沒下雨了。天幕說的大旱恐怕是真的。臣懇請陛下下旨,讓各地縣令督促百姓搶收地里的糧食。能挽回多少算多少,免得大旱顆粒無收。” “準。” 【旱災過后,果然爆發了瘟疫。陳姣和義妁不僅免費送藥,還在城外施粥,救活了無數百姓。 許多百姓自發的幫醫館干活,醫館名氣越來越大,驚動了宮里的漢武帝。 漢武帝得知這一切都是陳姣做的后,心情相當復雜。有些人當皇后的時候沒想過母儀天下,不是皇后了反而關懷起百姓來。 就離譜。 你們以為漢武帝會就此后悔,然后追妻火葬場嗎?并不,漢武帝只覺得陳姣是想吸引他的注意力。 恰逢此時衛子夫難產,漢武帝想了想,決定去請陳姣進宮給衛子夫看看。如果陳姣愿意進宮,那就證明她對他還未斷情,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引起他的注意力,讓他刮目相看罷了。 陳姣不是陳皇后,她對衛子夫不僅沒有意見,還頗有好感。畢竟誰不喜歡溫柔漂亮的解語花呢。 聽說衛子夫難產,陳姣瞬間想到了前段時間剛做出的助產鉗。 在助產鉗的幫助下,衛子夫順利產下一女。衛子夫很感激陳姣,并且因為這件事扭轉了她對陳姣的看法。 陳姣又比較主動,一來二去兩人成了好友。為后來衛子夫勇于反抗漢武帝那個大豬蹄子埋下了伏筆。】 尷尬,尷尬是今日份揮之不去的情緒。 眾臣看著坐在陛下左右兩側的陳皇后和衛夫人,對漢武帝投去憐憫的眼神——陛下竟先后被兩位皇后拋棄。 劉徹雖然不太在意別人怎么看待他的感情問題,但不代表他愿意被人圍觀啊。 他氣得拍桌:“后世的人沒有別的可以寫了嗎?”為什么非得抓著朕的感情寫。 寫寫朕的豐功偉績不好嗎? 陳皇后看著被氣到變形的劉徹,嘴角輕勾,別說,還挺爽。 衛子夫還在想天幕剛才說的助產鉗,女子生產不易,每次生產都是用命在搏,這助產鉗能助生產,若是天下女子生產時都能用上該多好。 【在衛子夫的調解下,衛青也放下對陳姣的成見。 陳姣對此喜而樂見,抗擊匈奴的民族英雄活生生的站在她面前,簡直不要太激動好吧。 元光六年,衛青第一次出征就取得了龍城大捷的好成績。就是那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3]”詩里的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