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準備重生中
這世上所以嚴酷的刑罰,或許都不如嬴政此刻來的心痛,像是綿綿密密的針將他的心扎了個千瘡百孔,無盡的悲傷卻連哭也不能。 明明已經是鬼魂,卻還是覺得胸悶得喘不過氣來,他想過大秦會亡覆,卻沒想到會這樣快。 這是他畢生的心血,他未能完成的千秋功業,不過三年,不過三年就被毀于一旦。 項羽的一把火,燒掉的不僅是阿房宮、咸陽城,這一把火燒在了嬴政的心上,他的萬世基業的夢不過在他死后的三年化為了泡影。 如今他忽然明白道家莊子所謂莊周夢蝶的意思。 嬴政像個旁觀者親眼目睹了這三年發生的事: 胡亥繼位后封趙高為郎中令,主持朕的喪儀倒是主持得盡心盡力,生怕旁人說他得位的不正,可后來做的事情卻讓嬴政恨不得沒有生過這個兒子。 也或許是他年幼又沒主見,總被趙高帶著走,不過是個傀儡,若說錯,應該是自己錯了,當初就不該重用趙高,趙高這樣的人,忍常人不能忍,為常人不能為,本就不是尋常人可以掌控的。 迫害扶蘇和蒙恬他們還不夠,坐上了那個位置不懂知人善用,只憂心旁人對他有二心,君王善謀并不是壞事,但不是這樣目光短淺的疑心。 “老師,大臣們心里其實并不服從朕,兄弟們明爭暗斗,朕這個位置坐的并不安穩。老師可有良策?”胡亥問趙高尋計策是假,尋謀害他們的計策才是真。 若是真的皇帝,胸襟肚量又何必如此狹隘,天子一怒,伏尸百萬,天下人莫不臣服。 嬴政聽著他們的商議只覺得可笑,胸中的煩悶無處紓解,只眼睜睜地看著大秦的走向。 趙高先開始了一通慣有的溜須拍馬然后建議自己的小兒子在他們還沒來得及謀劃之前除掉他們。 這樣殘暴的稱不上計策的計策,絕非君王所為,可偏偏胡亥采納了。 他大刀闊斧地開始清理對他皇位有威脅的宗親,兄弟姊妹皆不放過,處死的、也有被迫引劍自刎的,逼的公子高為了不連累家人自請為自己殉葬,還有那些未曾生育的妃子也盡數為了自己陪葬。 大肆抽調民力修建阿房宮、皇陵,其中不乏閭左之人,為防工匠泄密將工匠悶死在皇陵中。 馮去疾,馮劫也自盡了,無數官員遭受迫害,就連李斯也…… 嬴政覺得自己快要瘋了,只不免發笑,扶蘇當年為了四百多方士與自己爭吵,說自己殘忍,如今再看胡亥,自己又算的了什么? 他做的事,都是必要的,即便修建長城,也不會征調閭左之人,一無所有之人沒有后顧之憂,一旦逼急了便會起義造反。 趙高說什么,胡亥就聽,縱情享樂,當真是一點腦子都沒有。 嬴政一瞬間覺得,他是真的不會教兒子,這么多子女中,稍微能看的,或許只有扶蘇了。 自己推行的秦法,可到了胡亥這,秦法卻將百官都逼成了酷吏。 胡亥上位的第一年,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起義了,征調閭左之人,虧他想得出來,最有意思的還是他還把來報信的使者殺了。 當真是朕的好兒子啊,嬴政咬牙切齒,若是他還活著或許已經被氣死了,現在卻是死了不知道能不能氣活過來將趙高胡亥殺之泄憤。 而后秦軍與楚軍在巨鹿,打了足足一年有余,項羽破釜沉舟,王離兵敗,章邯苦苦支撐,歷經八月后,朝中生變,不得已而降之。 只到了這里,嬴政便清楚,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大秦岌岌可危,他只在一旁看著,卻無能為力。 心中無限不甘,不甘死在了四十九歲大業未成,偏偏他死了老天還不讓他安生,讓他看見了他死后的大秦。 胡亥于望夷宮中被趙高的人逼迫自殺,那時候自己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嬴政十分寵愛這個小兒子,他是希望人能有出息的,知子莫若父,他也了解胡亥的心性,絕非是治世之君。 被趙高牽著鼻子走,他對小兒子既恨又愛,想他嬴政,這么多兒女,竟也沒有一個是像他的,哪怕有他一半的智慧和遠見謀略,大秦也不至于這樣滿目瘡痍。 子嬰即位不是皇帝而是秦王,做的唯一一件讓嬴政滿意的是便是設計殺了趙高誅其三族。 而后投降劉季已是大勢已去,嬴政不怪他。 而后項羽進入咸陽,殺了子嬰,一把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秦國的基業付之一炬。 如今的嬴政已經做不出任何的表情,心中無限的思緒,項羽燒的是大秦的咸陽,也同樣燒了他的大楚,只一把火嬴政就看清了,項羽雖強,卻是梟雄,劉季才是身負君王之氣的那個人。 他眼睜睜地,就這樣看了三年有余,親眼看著他一手建立起來的大秦在短短三年內亡覆。 他不甘心,他真的不甘心,如果給他足夠的時間,他一定能建立起來一個萬世的基業,可上天吝嗇,連短短百年也不留給他。 他清楚,這一切于時間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可用一生去做的事若真的能那樣風輕云淡地放下,那又怎么值得窮其一生? 咸陽城出太陽了,陽光灑在人的身上,卻不覺得溫暖,鬼魂怕光,他卻不怕。嬴政就這樣躺在山坡上,他在邯鄲的那幾年,父王舍下孤兒寡母獨自逃回秦國,獨在異國躲避追殺艱難求生,母親又是那樣的一個人。 嬴政是君王,十二歲登基,二十二歲親政,回首再去想他的那些功績,竟然不如他幼年時候那些并不美好的記憶來的鮮活。 他說不在意了,可彼時的自己不過是個孩子,若真的不在意這些,又怎么會記的這樣深刻且難以忘懷,藏在心里如跗骨蛆纏繞著他。 只是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他是皇帝,可也是人,不過從未得到過,便不再奢求。 他就是華夏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君王,縱使大秦亡覆,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偶爾午夜夢回,也會有強烈的孤獨感籠罩著他,也或許由于幼年水深火熱的經歷更加堅定了他統一華夏的決心,也造就了他居安思危的性子。 在匈奴這件事上,他或許是急了些,也是因為他時間有限,這世上又沒人能夠真正地理解他,會在他百年之后繼續替他未完的事。 教育子女這件事上,他或許當不好一個合格的父親,畢竟他也從未享有過這些。 大秦剛安定,國家之下,民眾未必歸心,諸子百家,淳于越竟然諫議恢復分封,廢除郡縣,也不是倒回去了嗎? 思想流派諸多,不利于治國,焚書坑儒何為殘忍?于君王而言,這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只是或許可以不用這樣偏激。 書同文車同軌,諸多人不理解,只想著這是他們國家的文字,他們慣用了的錢幣和文字,可這些若是不統一,只怕你從楚地到燕地抓藥都抓不明白。 罷了罷了,死都死了,他的大秦也亡了,再想這些又有何用,是功是過,不需要旁人來評說。 嬴政只覺得眼前一黑,這一次他徹底地昏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