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79
,看太熙帝的意思,有意重用提拔于他,此番即使不能留任京城,至少也會是一府首官。 如此佳婿,劉克竟怎會不熱情款待呢。 至于要等劉惠和劉荷的消息,外嫁的女兒怎比得在自家為姑娘時自在,總得顧慮婆家人的心情。 尤其是劉惠直到現在都還在被馮征禁足在家。 劉萱聽彭瑾這么說,原本就歡快的笑容此時愈發燦爛了幾分,能夠父母疼愛,是每個為人子女者的渴盼,不論他們多大都是一樣的,哪怕他們自己也做了父母。 “對了,三哥,我昨日進京后,恰好遇到了紅河縣今年考中的兩位進士,他們都說要和我一起來拜訪你,以示答謝,也順路告辭!”梁山笑道。 劉識代天巡行大齊海域,一直到仲夏才回來,殿試已過,而紅河縣竟然破天荒考中了兩名進士,一個四十有余,一個二十來歲,同樣都是觀政進士,入六部學習三個月,如今分別補任了紅河和上河兩縣的知縣,不日就將赴任了,趕得快了,還能回家過年。 “哦,我知道,先前我完成使命抵京時,他們就曾來拜訪過,詢問過為政之事。不過,當時我剛回京,事情繁多,不過匆匆交談幾句。如今算來,他們在六部的觀政參習也該結束了。”劉識笑道,“也不知道被分派到何處任職。” “他們在六部的參習觀政考績優秀,因此一個被授予紅河知縣,一個被授予上河知縣。”梁山笑道,“倒像是接任我們一般。” “想來圣上是打算讓他們回饋鄉里,利用當地人的身份,大力發展邊地吧。”劉識微笑揣度。 梁山含笑點頭附和。 “依我看,他們干脆也別來拜訪我了,還是我來設宴,為他們餞別吧。”劉識沉吟片刻,拿定主意。 怎么說這兩人也是他曾經的治下考出來的進士,而且還是破天荒頭一遭,對周邊及后代影響極大,他怎么著都該為他們慶祝一番才是。 “三哥豪氣!”梁山笑道,“只是,我擔心他們會惶恐不敢接受啊。” 是劉識大力發展紅河縣的文教事業,并且毫不藏私地將科考經驗傾囊相授,才給了兩人一躍龍門的機會,他們感激劉識還來不及呢,怎么好意思讓劉識為他們設宴餞別。 劉識也想到了這一點,卻毫不在意,笑道:“我以誠相邀,不怕他們不答應。” 事實確實如此。 那兩名從紅河縣考出來的進士,見劉識派人請他們去赴宴,頓時惶恐,連連挽婉辭道:“怎么好讓伯爺為我們設宴餞別,還是我們親自登門拜謝、辭別吧。” 張大明微笑拱手,道:“這是我們家伯爺的一番心意,還請兩位大人不要辜負。 我們伯爺說了,為政一任,造福一方,這些都是他應該做的,二位大人高中進士,如今又得補知縣,完全是你們自己的努力所應得。 此番我們伯爺為二位大人設宴餞別,一是恭賀,一餞行,一是勉勵伯爺希望二位大人回鄉之后,能夠將百姓放在心頭,勵精圖治,讓紅河和上河兩縣變得越發繁榮。 兩位大能若能完成他的心意,我們伯爺就感激不盡了。 所以這次的餞別宴,還請兩位大人不要再推拒。” 那兩位進士聞言,哪里還好再多推辭,便連連點頭應道:“我們定然不負伯爺的教誨和期望。” 張大明完成使命,拱手笑道:“那小人就先告辭了,恭候二位大人光臨。” 第二日,劉識和梁山一起在楓露齋為紅河縣出來的兩位進士設宴餞別。 彭瑾一路送劉識出府,登上馬車,立在車下仔細地囑咐道:“雖然你們相契,又有舊交情,此番離別難免借酒抒懷,但是也要留點量,喝得快意舒適就好了,別喝得醉醺醺的,以免傷身。” 劉識絲毫都不覺得彭瑾絮叨嗦,反而很享受彭瑾這些日常瑣碎的關心,揚唇笑道:“你放心,我省的。你和孩子們在家照顧自己,等我回來給你們帶前門口的滿口酥。” 第585章 未來 前門口的滿口酥是一家老字號糕點的主打品牌,顧名思義,入口酥香,內里卻又甜軟香滑,極具特色,是彭瑾和暖暖、劉湛、劉澈三姐弟的最愛。 “好。”彭瑾柔柔一笑,溫聲應道。 她喜歡劉識時時刻刻都將他們娘幾個放在心上,這樣平淡而瑣碎的溫暖,總讓人不由地生起一股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從容和幸福來。 劉識和彭瑾夫妻二人相識一笑,揮手作別。 待劉識的馬車駛出了王府街巷,彭瑾才轉身回了院中,徑直去了學堂,看三個孩子讀書去了。 新辟出來的用作學堂的小院兒,劉識為其題名為“仰高”,出自中顏淵贊頌孔夫子的話“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寄寓了他對孩子們的期望才學品行各有建樹,孜孜不倦,畢生追求。 彭瑾進去的時候,正好有朗朗的讀書聲響起,均是中的名句: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 …… 只能清脆的童聲,如檐間的風鈴,在清風的吹拂下,發出清脆的響聲,悅耳動聽、節奏鮮明。 彭瑾止住腳步,立在鏤花的抄手游廊下聆聽,嘴角微微上揚,一片快慰。 暖暖尚好,畢竟是姑娘家,沒有人要求她讀書做學問,甚或是參加科舉考試博取功名,只要她認得字、會讀書,學過等專類文著就行。 當然了,彭瑾私心里還是希望暖暖能夠接受和劉湛劉澈兩兄弟一樣的教育。 書籍能夠增廣見聞,開拓眼界心胸,教人明理,催人奮進,多讀好書于人的一生都有益。 但是劉湛和劉澈如今也有六歲了,再大一些,家里的學堂就未必能夠滿足他們的讀書求知了。 畢竟張倫為人灑脫不羈,教學也幽默風趣不假,但是這樣的夫子和教學風格,利于啟蒙,卻不利于孩子在讀書做學問上的進一步發展。 而劉識又有公務纏身,未必有那么多時間親自教導劉湛和劉澈,所以等兩個孩子再大一些,就要考慮送他們去書院的事了。 當然國子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