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9
的官員,還是沒得比的。所以調回京都任職,對于一個刺史來說,就是升遷了。 只是這張公公,也太高興了點吧? 不過這么高興恭喜你,他也不好冷落了人家。于是李文柏連忙走上前,拉著張太監的手,一臉謙虛的說著“不敢不敢,都是為官者的本職”這一類的客套話。 一看李文柏這個反應,張太監就知道李文柏對即將到來的圣旨內容并不知情,笑道:“李大人還不知道吧?” “嗯?”李文柏愣了愣,“不知道什么?” 張太監微微一笑,當即取出懷中的圣旨,“圣旨到,西州刺史李文柏,接旨。” 一時間,李文柏,李二,李成,劉安,六位判司,還有府衙的一干衙役,全都跪了下來。 圣旨的內容有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先是不吝辭色好好的夸了李文柏一通,然后調令李文柏回京都,任職戶部侍郎。 戶部侍郎,正四品官銜,論品級還在西州刺史的從四品之上,更何況,戶部侍郎,乃是戶部僅次于戶部尚書的二把手。其重要性和地位,不言而喻。 從地方回到京都,就算略微降低品級,也算是升遷了。更別說,李文柏這種,不僅回到了京都,官銜品級還提升了。可見他是多么受皇帝器重。 這可謂是重重的提拔了。 聽到這里,李二和李成等人,都暗暗替自家大人高興。劉安也在心中感嘆李文柏非池中之物。 而朱江、郭高軒等六位判司,則是一陣后怕,慶幸自己當初接受了李文柏的勸慰,沒有和他作對,最近這兩年,也沒有做什么過分的事情。否則,憑李文柏如今這權勢,要是找他們算賬,只怕他們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同時,他們也不禁有些高興。李文柏升遷,是因為前庭治理的好。但前庭治理好,也少不了他們這些下屬的功勞。 李文柏也挺高興,升官戶部侍郎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終于可以回京都了。、 自從來到文興縣,再到前庭,這都過去三年多了。三年多,也不知道小環兒如今怎么樣了,現在應該已經出落成一個大姑娘了吧。李環是他的親meimei,也是他在京都最牽掛的一個人。現如今,終于可以回去看看她了。 但是圣旨還沒讀完。 當第二部分的內容從張太監的口中念出時,整個府衙的人都驚呆了。 什么? 陛下賜婚? 公主下嫁? 第166章 歸京 李二和李成傻了, 自家大人要成為駙馬爺了?這是什么情況? 劉安也愣住了, 心想沒聽說李文柏還和公主殿下有過什么來往啊。沒想到李文柏竟能收到陛下如此厚待, 將公主下嫁與他。實在是了不得。 而朱江郭高軒六位判司, 則是徹底傻了眼。怎么回事, 怎么好好的,就突然嫁公主了?如果說剛剛李文柏升遷戶部侍郎,還在情理之中的話, 那么現在陛下突然要把公主殿下下嫁給李文柏, 就是完全的意外了。 想不到李大人背負的圣眷,竟厚重如斯。 而李文柏則是呆呆的跪在那里, 甚至連張太監不知道什么時候遞過來的圣旨,都忘了接。 張太監也不催促, 給足了李文柏慢慢消化的時間。 等到李文柏回過神來, 發現張太監手里拿著圣旨,早已經等了他多時了,這才歉意一笑,連忙接過圣旨。 “恭喜李駙馬了。可喜可賀啊。” “都是陛下抬愛……”李文柏下意識地說起了客套話, 腦子都是一片空白。 李文柏的腦海之中浮現了那個上京時候初次遇到的身影,不知何時起, 她的那抹倩影竟是深深地刻在心中。 這次張太監宣讀完旨意后沒有匆匆離去, 而是留下來等李文柏把前庭的事物全部做好善后處理后,才一行人一起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而前庭刺史,則是由劉安暫時接任。 *** 一個月后,李文柏和張太監一行人的馬車, 終于駛進了京都的城門。 李文柏掀開馬車的簾子,看著眼前這熟悉的街道、城樓、茶樓酒肆還有來來往往的熟悉的口音,不禁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原來自己已經有三年多沒有回來了。 這三年多的在外任職,斗施五,搬曹嚴,建作坊……一樁樁一幕幕,不斷從腦海中閃過,就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 現在,他終于回到了這里,回到了這個大齊最繁盛的都城,讓西州煥發出勃勃生機之后,他再看眼前的京都,就少了第一次的震撼,行在大街上,看著往來的人群,下意識地想著的是西州與之相比也相差不多。 從縣令到刺史,一路行來,李文柏知道推行政令的難,知道要做之事必須從基礎出發,一步一個腳印,自己所知道的后世之物如何一點點改變,如何在這個大齊發光發亮,給百姓帶去諸多的改變。 作為地方官調任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宮里,拜見一下皇帝陛下。 這次入宮,雍和帝對他的態度,比起離京之前,明顯好了不少。李文柏看得出雍和帝對自己的賞識,甚至一開始雍和帝就直接坦明,讓他尚公主正是因為看好他。 “臣受之有愧。”李文柏跪下。 到大齊已經約莫四年,這些經歷改變了他,讓他更像是這個時代的人,他跪地的時候,也當真感覺到了為何古代的那些賢臣愿意為帝王肝腦涂地,那是因為他們曾得到過一國之主的看重。 帝王愿意給賢臣一個機會,賢臣也愿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他曾見過百姓的苦日子,也曾見過萬民傘,聽過呼聲震山的青天大老爺。雍和帝愿意給他一個機會,他也愿意一同創造一個盛世。 雍和帝笑了笑,面容越發溫和,“冠玉不必如此多禮,坐下陪朕說說話,過往都是從奏折里知道西州的改變,今日里,朕想親耳聽你說一說。” “臣遵旨。”李文柏撿了凳子的一角坐下,脊背挺得直。 兩個人,一君一臣,一翁一婿,在御書房里東扯西扯,從西州談到了京都,從民生談到了國策,聊了足足有兩個時辰。 在為官一開始,李文柏仰仗的是前世的閱歷,依靠的是他所知道的技術,等到了后來,看了很多的書,甚至也嘗試開始自己寫書,把自己所知與這個時代糅合起來。 李文柏實在是年輕,又實在是有本事,雍和帝見著李文柏,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曾經的縮影,與自己不同的事,他生在皇家,圖謀的是天下,是他身下至高無上的位置。李文柏則不同,所想的是百姓安康。 聽著眼前的人侃侃而談,雍和帝心里想著,或許當年諸子百家游說諸侯國也是這般的模樣。 此子非池中之物,掌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