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50
,還真是意外啊。要知道,這其中變化最大的幾個女人,不知道挨了多少回打了,可都是記吃不記打的性格,好了傷疤,該怎么還是怎么。 那些因為媳婦太懶惰,原來下工回來之后臉一口熱飯都沒有的人,現在每天回到家里都有熱湯熱飯的,覺得驚訝的不得了。再看看家里頭已經收拾的整整齊齊的,看著也覺得舒暢的很,這些人就更是開心不已了。 對于媳婦有這么大的變化,這些人怎么可能不聞不問?因此,就要迂回的與自家媳婦討論一番這個問題是因為什么發生的。 聽了自己家媳婦的說法之后,這些人才知道,原來是因這個原因,雖然說自己家媳婦沒能去干活掙錢有些遺憾,但有這樣的變化也是好的,掙錢的機會以后還有,但是人現在有所改變了,那就一切都好說了。 對此,這些人不光對姜微瀾沒有找自己家媳婦干活沒有任何埋怨的,反而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同時,這些人通過這么長時間與姜微瀾的接觸,也知道了,姜微瀾是個不喜歡邋遢人的人,他們做事的時候,也更仔細了三分。 而另一部分的人,想著家里的女人都能賺錢養家了,要是自己不好好做,可不是要被女人給比下去了,因此做事情的時候,也比以前認真了很多。 現在,莊子上除了一部分的人在地里耕作之外,大部分的壯年勞動力都在負責修路,因為以上種種變化,這些人做起事情的時候,也不惜力氣了,修路的速度居然快了起來。 對此,姜微瀾還有些愕然,她想了再三,還是覺得自己最近這段時間可是什么都沒做,怎么這些人就跟打了雞血一樣的? 不過,這終究是好事,要是他們能認真做事,而且很自律的做事,總比人天天追著做事要強的多。 修路不是一天兩天的工程,現在既然開始制干菜了,這大片的菜有了去處,姜微瀾也就不著急了。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轉眼之間,就到了八月底,路還是沒有修好,但是土豆的秧苗都已經開始枯萎了,姜微瀾就組織人力開始挖土豆。之前修路的那些人不用問,都是要回來挖土豆的。 這一次與前兩次不同,前兩次都是小規模的種植土豆,只要很少的人力就能將土豆都挖出來,而這一次,莊子上的人很多都圍在土豆田里,打算大家一起動手,以最快的速度將土豆挖出來。 畢竟,天氣越來越冷了,要是突然下一場大雪的話,地里這些土豆可就都毀了。 姜微瀾知道,不光是她自己對土豆寄予厚望,這些長年累月餓壞了的人對土豆這種能吃還產量非常高的食物更是有不一樣的感情。 因此,她決定劃出兩畝地的土豆讓這些人都先嘗一嘗鮮,而其他的,就要存起來做明年的種子。明年,要進一步擴大土豆的種植面積。 還好,等到明年之后,土豆就會多起來,最少她的其他兩處莊子都能種上土豆,七八千畝地里都種上土豆的話,可不是一個小規模了。 如果有可能,今年冬天還可以進一步的購置一些田地,西北的土地真的不是很值錢,今年又是大災之年,購置土地是再好不過的機會了。 但是現在出山都不容易,要購置土地,還真是有些難呢。不過,路再有半個多月時間,在天徹底冷下來之前,應該能修通,到時候就可以離開莊子去瀾城了。 人多力量大,莊子上的壯勞動力也有不少,區區二百多畝不到三百畝的土豆,根本不在話下。 一天之后,莊子上種的幾百畝土豆都被挖了出來,土黃色圓溜溜的土豆一堆一堆的堆在地里,看著就讓人覺得歡喜。 尤其是這些人可從來沒有一次在同一塊地里看到過這么多的糧食,而且還是在大旱之年,這如何能不讓人心里多想一些? 過稱之后,除了之前姜微瀾預留的兩畝說是要給莊子上人吃的之外,總共挖出來的土豆有五萬六千斤還多。 姜微瀾粗粗的算了一下,按照這個產量的話,一畝地算下來有兩千斤,這數字算得上是驚人了,是眾人根本沒有想過的數字。 就算這是能澆水的地,就算到了其他的地里之后,產量再降一半,那也是一千斤。 617 緣由 一畝地能產一千多斤的糧食,省著吃夠養活好幾個人了!有了這么好的糧食,將來還會有人挨餓嗎? “老天爺,我第一次看到這么高產量的莊稼,阿彌陀佛,咱們有福了。以后不怕餓肚子了,要是以前有這種好東西的話,我娘也就不會餓死了。”有一個女人抑制不住的開始哭了起來。 十年之前,瀾城大旱,當時好多人吃不上飯,最后餓死了,而她就是眼睜睜看著他娘餓死的,這么多年,雖然嘴里不說,但心里一直都記得。 這會子被她這么一說,好多人都想起來當年自己家里經歷過的凄慘。當初瀾城周圍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這些人家中或者親戚朋友總有餓死的,因此,家家都有一段心酸。 瀾城周邊土地雖然多,卻都是不怎么長莊稼的。辛辛苦苦一年下來,交了稅之后,自己家連果腹的糧食都不夠。大旱之年,少不得就有人難以果腹,連地里的樹皮草根都不放過,卻依然不能保證活命。 而且,十年前的那一場大旱,是從春天一直延續到了夏天,夏糧絕收,秋糧基本絕收,今年雖然一樣大旱,但持續的時間比較少,且夏糧已經收獲了,損失的只有秋糧。 再加上當初瀾城知府居然將官倉打開,而官倉的這些糧食又在實際中被人搶走或者流入市場,因此,倒是沒發生大規模餓死人的事。 姜微瀾就這么眼睜睜的看著這些人忽然都開始哭了起來,她茫然的看看從善和從琳等人,想問問他們,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但是,這幾個人都是她從京城里帶回來的,哪里知道此時發生了什么。 最后,還是李先生過來說道:“小姐有所不知,十年之前瀾城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干旱,當時的瀾城知府不光不開倉賑災,反而隱瞞災情,對朝廷上報豐年,當年的稅一點都沒少,瀾城知府為了自己的政績,甚至增加了稅收,因此死了很多人。” 李先生簡單的將當年的事情說了一遍,姜微瀾這才有些明白了。 “這么說起來,這一次瀾城知府逃走,倒也算陰差陽錯的好事了,總比繼續危害鄉里要好啊。”姜微